第171章 那狐狸偷懒不成?(3/3)
前些日随黛黎回渔阳,如今见二人风尘仆仆归来,笑问:“回来送信?”
荀禾点头说是,问起秦邵宗,“君侯今日在府中否?”
“巧了,他方和南宫青州出门不久,你且等着吧。
”守卫说。
荀禾抬头看天色,此时正值午时末,不早不晚的,“看来我可以小憩片刻。
”
日夜兼程的荀禾疲倦得很,他卸了马匹,又把信件转交后,寻了先前值班落脚的屋子倒头就睡。
……
秦邵宗是申时回来的,一回府就听胡豹说有黛黎的来信。
“她总算没忘记自己还有个夫君在长安。
”他开怀道,而待拿到那份相当厚实的信件,男人眼尾处岁月留下的浅痕更深了些,笑意浓郁,连道了几声不错。
胡豹见上峰心情大好,总算松了一口气。
近日长安望族不大老实,君侯为此大动肝火,府上阴云盘踞,如今总算云过天晴了。
秦邵宗拿了信回房。
主屋门户大敞,日光明亮,空了许多的珍宝架上只放着一个香笼,却因女主人带走了所有女婢,这只流云铸铜鎏金香笼已许久未有人料理,如今只是一个摆件罢了。
和着窗外的几声鸟鸣,秦邵宗揭开了火漆封口。
长庚敬颂台安:
近来可好?长安诸事可顺畅?大事需徐徐而图之,不可心急,亦切勿因此太过伤肝动火。
初秋已至,长安昼夜温差大,还望君遵循“春捂秋冻”之原则,调气摄生,多加保重。
秦邵宗看到这里,竟发现一页居然没了。
他翻过一页。
接下来她提到几个小辈,描述他们的日常如何,再添一两件小事。
不知不觉,再翻过一页。
这次她说了一些沿途见闻,和他说小县的风土人情,也说地方小吃诱人,还说有些大厨大隐于市,高手来自民间,实在令人惊叹。
最后的最后,她写道:
……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君遇风作虎,腾云化龙,当世大丈夫也;然,圣人端坐于九重,需戒骄戒燥,还望君事毕再返。
妾黛黎顿首。
不知不觉,那厚厚一沓的桑皮纸让秦邵宗翻没了。
男人皱起长眉,不满眨眼间就看完,他又翻到最初。
重头看起。
这次秦邵宗的阅读速度比方才要慢不少,但饶是如此,他还是觉得没看一会儿就得翻页。
翻翻翻翻……
不知不觉又到了底。
“瞧着厚厚一叠,怎这般少,这狐狸偷懒不成?”秦邵宗嘲弄的这句说完,自己便怔住了。
他并非没看过黛黎的笔记,肥料的小册她写了两本,也曾写过书信给身在渔阳的燕三。
在他记忆里,她当时那封信好像比他如今这封要密集许多。
拧眉思索片刻,秦邵宗到底起身。
他在房中小匣里翻了翻,找出一本黛黎的记录册。
这册子与摊开的桑皮信纸大小无二,将两者挨着放一起对比,立见高下。
左边的字要大上几个号,右边的小一些,活脱脱是成人与十二三岁少年的区别。
秦邵宗取来新纸,迅速研磨提笔,而后把刚到手的家书誊抄了一遍,用的是黛黎先前的字号。
那厚厚一沓的信件全部抄完,才用了两张半的纸,连三张信纸都不到。
秦邵宗凝视着面前的三张纸,眸光晦暗不明。
片刻后,他扬声道:“夫人的信使何在?让他来一趟。
”
外面的卫兵领命下去。
半晌后,有两道脚步声近。
荀禾睡到一半被叫起来,睡眼蒙眬,呵欠连天,入屋前用力拍了拍脸,以求清醒。
秦邵宗知晓他们的名字,如今随便点一个问,“荀禾,夫人近来如何?归程途中有遇到怪事否?”
荀禾如实说:“没有。
和二公子他们分别后,主母一切都好,还高高兴兴地准备去游山玩水呢。
”
不远处的男人猝地从案旁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