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燎原之势(3/3)
,勿惧前行之艰难!”
一席话,重新点燃了众人眼中的火焰。
是啊,他们正在开创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这条路铺垫基石。
研究继续。
失败了,就分析原因,改进设计,重头再来。
镗杆的稳定性通过增加辅助支撑得以改善;车刀的进给机构被改进得更加平稳;研磨找到了更高效的磨料配比……
一点一滴,毫厘必争。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月后,第一台能够稳定运行、并镗削出相对规整内孔的水力镗床终于调试成功!虽然精度依旧远逊于现代机床,但相比纯粹的手工,已是天壤之别!
几乎同时,简易车床也终于车出了第一根偏差小于半毫的轴杆!研磨小组也献上了第一批手工研磨、筛选出的,能够相对顺畅滚动的钢珠!
第一套完全由天工院自制的、带着毛刺却基本可用的精密轴承和传动齿轮组,被小心翼翼地组装起来。
当水力通过齿轮带动这套轴承缓缓旋转起来时,虽然仍有明显的摩擦感和噪音,但它确实在转!而且比以往任何手工制品都要平稳、顺畅!
工棚内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小小的轴承,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凌云抚摸着那微微发烫的轴承外圈,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却是决定性的第一步。
有了它,更多更精密的机械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他立刻下令,利用这套初步成功的加工体系,开始小批量试生产更精密的轴承和齿轮,用于改造水利锻锤的传动机构,进一步提升其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的进步,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而就在此时,姚广孝再次悄然来访。
这一次,他没有远远旁观,而是直接走进了精密加工工棚。
他默默地看着那台轰鸣的水力镗床,看着旋转的轴承,看着学徒们用游标卡尺仔细测量着零件尺寸,看着墙上张贴的各种数据记录表和工艺规程。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些刚刚试制出来的、还带着刀痕和磨痕的精密零件上,久久不语。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看向凌云,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第一次清晰地流露出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是惊叹,是凝重,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凌居士,”他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此等之物……已非‘奇技淫巧’四字可括。
”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此乃……‘规矩’之力。
以人力定规矩,以规矩驭万物。
穷究毫厘,而至千里……王爷得先生,实乃天佑。
”
这是姚广孝第一次如此明确而正面地肯定凌云的工作。
凌云躬身:“少师过誉。
此乃众人之功,凌云不过略尽引导之责。
”
姚广孝摇摇头,不再多说。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台代表着全新生产力的镗床,转身缓缓离去。
背影竟显得有些萧索,又仿佛蕴含着某种巨大的震动。
凌云知道,这位洞察世事的谋士,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股力量背后所蕴含的、足以颠覆整个世界的潜力。
星火,已不仅限于钢铁。
它正在点燃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的火种。
而这火种,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开始燎原。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