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规矩之力(3/3)
件,琢磨了半天,忽然道:“凌先生常言,欲测力,可转化为形变。
你这密封件被压紧,厚度会变薄。
若我能测出你压紧前后厚度的微小变化,再知道压杆的力臂比例,岂不就能反推出你施加的压力?”
这个想法让两人兴奋起来。
他们立刻去找凌云。
凌云听完,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力的测量!这是力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蒸汽机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测量气缸内压力)
他立刻放下手头所有工作,全力支持这个偶然诞生的想法。
没有现成的测力计,他们就自己造!利用“星火钢”制作一根弹性极好的簧片,固定一端,另一端施加力,测量其弯曲的程度(胡克定律的初步应用)。
他们精心打磨簧片,反复测试其弹性形变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并用那把他视若珍宝的“毫厘尺”雏形,艰难地测量着微小的形变量。
又利用杠杆原理,将待测的力放大或缩小,与簧片的形变进行比对。
失败了无数次,簧片断裂、形变不线性、测量误差巨大……但最终,他们竟然真的捣鼓出了一台粗糙无比、却能够相对定量测量“斤两”的机械式测力装置的雏形!
虽然它的量程很小,精度也很差,但意义非凡!它第一次将“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以读取的数字!
凌云将其命名为“规力尺”。
“规力尺”的成功,如同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它不仅立刻被用于密封材料的测试,更激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传动小组用它来测量齿轮传动中的扭力损耗;轴承小组用它来量化不同轴承的摩擦力大小;甚至连“星火钢”小组也找来,想测量不同热处理工艺下钢材的弹性模量……
数据,变得更加丰富和精确。
改进的方向,变得更加清晰。
更重要的是,“规力尺”的出现,让所有学徒和工匠真切地体会到——“规矩”的力量,竟能强大到连无形无质的“力”,都可以被约束和衡量!
这种认知上的冲击,远比造出一件新武器更加深刻。
姚广孝再次悄然来到格物堂时,正看到几个学徒围着一台简陋的“规力尺”,为测量一个轴承的摩擦力而激烈争论着,每个人都在引用数据,试图说服对方。
他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地听着,看着那些年轻而认真的面孔,看着那台将“力”化为数字的粗糙仪器。
良久,他轻轻叹息一声,声音低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
“规矩既立,则万物皆可度量。
万物可度量,则人力……终有穷尽否?”
这一次,他的目光中,已不再是惊叹或凝重,而是深深的思索,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他仿佛看到,一条由无数精确数字和冰冷规矩铺就的道路,正从天工院延伸出去,通往一个他无法完全理解,却足以撼动整个天下的未来。
而凌云,正站在这条路的起点。
他的脚下,规矩已成。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