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风雪遇仲玉(3/3)
沉:“王公子见笑了。
画之道,在于神韵气机,非关纸砚之优劣。
令姐所赐,精则精矣,然学生笔墨已惯于简素,陡然用此奢物,恐心神游移,反失画意。
况且……贫寒之士,纵得重器,亦恐宝气外露,徒惹风波。
”他语意双关,既是解释为何不用画具,也隐晦点明自己谨守本分、不欲招摇的心态,更暗含对“风波”的清醒认识。
风雪肆虐,河岸边一棵虬枝老梅在狂风中剧烈摇曳,却有点点新绽的猩红花苞在雪幕下倔强挺立。
王介之闻言,脚步微顿。
那双总是含笑明亮的眼睛,在风雪中第一次闪过一丝迥异于平日的深邃光芒,如同冰面下的暗流,短暂而清晰地映出这个富贵窝里长大的公子对世情的洞察。
他注视着崔?被斗篷包裹却依旧挺直的侧影,那清俊脸上被寒风吹得发白,唯有一双眸子沉静如墨池深潭。
风雪仿佛将州桥初见那个卖字书生的风骨,锤炼得更加嶙峋坚韧。
他倏然笑了,这一次的笑容褪去了浮华调笑,多了几分真切的激赏:“好一个‘心神游移,反失画意’!好一个‘恐宝气外露,徒惹风波’!崔皓月,你不愧是我在州桥第一眼就认定的人物!”他伸出手,并非如先前般随意拍肩,而是用力按住了崔?隔着斗篷的肩膀,力道不大,却带着一种无形的重量,“这幅心性和傲骨,比那端砚湖笔,珍贵何止百倍!”
他抬头望向那株临河老梅:“家姐常言,寒梅绽雪,方显骨气。
崔兄你……便是这般人物。
这风,这雪,都只会成就你的馨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默然前行一段,巷口灯光已遥遥在望。
王介之忽然止步,解下腰间一块温润无瑕、雕着简练云纹的白玉佩饰,塞入崔?掌心:“崔兄莫推辞。
此玉虽寻常,却从小伴我。
风雪夜深,崔兄归路尚远,权当个伴。
日后在汴京若有寸步难行之处,”他压低声音,眼中精光闪烁,“尽管拿它来城南找王介之。
家姐家姐夫的府第,或许门禁森严,但小弟我的偏宅别院,就在不远处那朱门西侧巷内的小红楼,你只需提‘仲玉’,自有人通禀。
”(王夫人字“慧仪”,自云有弟字“仲玉”)他巧妙地再次点明身份(仲玉即其表字),并提供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据点。
“王……”崔?握着尚带对方体温的玉佩,感受着风雪中这份滚烫的雪中送炭之情,“公子厚谊,崔?拜受。
风雪路遥,公子请回府吧。
明日……”他顿了顿,“陶承良兄邀宴樊楼,公子若有暇,不妨同来小聚。
”他顺势回报以陶承良的宴请,既是还情,也是提醒自己在这风雪帝都并非孤身一人。
“陶家公子?”王介之(仲玉)眼睛一亮,笑意重回眉梢,“金陵大豪之子?哈!也是个妙人!好!明日樊楼,小弟定来叨扰!与崔兄、陶兄把酒言欢!快回去吧!雪大路滑!”他哈哈大笑,裹紧身上略显单薄的外袍,在风雪中用力挥了挥手,洒脱地转身,沿着来时路大步而去。
背影融于飞雪,清绝依旧,却似乎比初见时多了一抹难言的厚重。
崔?目送那身影消失在迷蒙雪幕后,才转身继续走向自己幽深的小巷。
手中玉佩温润,披着的貂裘斗篷隔开了大半风雪严寒,却隔不开心湖的激荡潮涌。
他未曾注意到,就在王介之身影消失的街口暗角,一道挺拔修长的玄青色身影几乎与飞雪融为一体。
叶英台冷峻的侧脸在暗影中轮廓分明,她的目光穿透风雪,紧紧锁在崔?肩上那件本应属于枢府李宅关联者(王介之)的暗纹貂裘斗篷上,以及那人手中把玩着的半块雕花青玉虎符——那分明是禁军高级将领或极亲近皇族的信物残件!叶英台的眉心微蹙,雁翎刀冰凉的刀柄在她纤长的指间无声握紧。
风雪呼啸,掩盖了她脚下如踏雪无痕般的细微声响。
而在更远处,一座高宅内暖阁的窗隙后,一双温和浅笑的眼眸也正透过半开的窗棂凝视着巷口发生的一切。
那眼神温和依旧,却似深潭月影,平静下潜流暗涌。
王瓘(字仲圭)指尖在窗棂上轻轻叩击,节奏平缓,若有所思。
窗纸上映着飞雪飘落,与他眼底细微变幻的光影交织,如同下着一盘无声的棋局。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月照寒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