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宫闱·情劫(2/3)
没过多久,宫中传出消息,说是抓到了一个丫鬟,认下了宫女失踪与密函失窃之事。
苏晏殊也被禁足,看似受到了惩处,但处罚却并不重。
佩思卿明白,顾砚舟这是在袒护苏晏殊。
她心中虽有些无奈,但也深知此时不宜与顾砚舟起冲突。
她暗中让人出宫,给那替罪丫鬟的家人送去一大笔银两,只盼能稍作弥补。
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被送走,佩思卿心中不禁一阵唏嘘。
她知道,在这深宫中,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即便是那小小的丫鬟,也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日子一天天过去,后宫看似恢复了平静,可佩思卿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苏晏殊虽被禁足,但她背后的势力依然存在,说不定何时又会掀起一场风浪。
而顾砚舟,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也让佩思卿心中有些不安。
她不知道,在顾砚舟心中,苏晏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未来又会如何对待自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日子,佩思卿时常独自坐在庭院中,看着那盛开的花朵,却无心欣赏。
她想起了自己曾经还是公主的时候,那时的她,单纯而天真,只想着能与顾砚舟长相厮守。
可如今,这后宫中的争斗,却让她身心俱疲。
而顾砚舟,这些日子也并不好过。
他一方面要处理朝中的事务,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后宫的纷争。
他深知,自己对苏晏殊的袒护,可能会让佩思卿心生不满,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苏晏殊背后的家族,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势力,如果贸然严惩苏晏殊,可能会引发朝堂上的动荡。
在这复杂的局势中,顾砚舟和佩思卿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然而,他们都明白,这平静随时可能被打破,真正的危机,或许还在后头。
后宫的阴云尚未完全散去,朝堂之上却又掀起了惊涛骇浪。
几封言辞凿凿的奏章,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打破了朝堂的安宁。
大臣们纷纷联名上奏,以江山社稷、皇室子嗣为由,恳请顾砚舟广纳妃嫔。
这日早朝,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顾砚舟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手中的奏章被他捏得微微发皱。
他怒目扫向下方群臣,猛地将奏章掷于地上,厉声喝道:“朕早已明言,此生唯佩思卿一人足矣,你们为何还在这等事上纠缠不休!”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扑通一声跪地,眼中满是忧虑:“陛下,皇后娘娘不能生育,这是不争的事实。
若陛下不多纳妃嫔,绵延子嗣,恐江山后继无人,皇室血脉断绝啊。
还望陛下以天下为重,三思啊!”
此言一出,其他大臣也纷纷跪地,一时间,大殿内跪了一片。
有的大臣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有的言辞激烈,以死相谏。
顾砚舟被这阵势彻底激怒,拍案而起,大声咆哮:“朕的后宫之事,岂是你们能随意置喙的!谁再敢拿此事聒噪,朕定斩其首!”
然而,大臣们似乎早已抱定决心,不肯轻易退缩。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突然站起身来,满脸悲愤,他大喊一声:“陛下若不听劝,臣唯有以死明志!”说罢,竟猛地转身,朝着大殿的柱子撞去。
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鲜血瞬间飞溅而出,那大臣重重地倒地,抽搐几下便没了气息。
殿内顿时一片死寂,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
紧接着,便是一阵慌乱,有的宫人尖叫出声,大臣们也乱作一团。
顾砚舟呆立当场,脸色煞白如纸,他怎么也没想到,大臣们竟然如此决绝,不惜以性命相逼。
这桩惊天大事很快便在宫中传开,宛如一阵呼啸的冷风,吹进了每一个角落。
佩思卿自然也听闻了此事,她坐在窗前,手中的丝线不知不觉滑落。
她的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对顾砚舟的心疼,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顾砚舟登上帝位已有一年,后宫中算起来也仅有她这个皇后和刚入宫不久被封为美人的苏晏殊。
苏晏殊入宫多日,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