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向蓝军的转型(3/3)
确了方向,他心里总算有了点底。
“老陈,”吴学军又转向政委。
“明白,”陈厉川心领神会,“我会让政治工作部连夜拿出方案,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把这次转型的意义和压力讲清楚,统一思想,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好!散会!都去准备吧!”
吴学军大手一挥,率先走出了指挥中心,留下政委和参谋长,各自带着沉甸甸的任务,迅速行动起来。
---
绿皮火车那令人昏昏欲睡的“哐当”声终于远去。
取而代之的,是军用运输卡车发动机的轰鸣和车轮碾过路面的颠簸。
谭建林和一群新晋中尉们,挤坐在铺着帆布垫子的卡车车厢里,感受着与火车截然不同的氛围。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柴油味和尘土气息,道路两旁是整齐的白杨树,远方隐约可见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军事基地的轮廓。
脱离了刘兴邦那种老兵油子带来的压抑感,年轻的军官们,尤其是那些通过高考直接进入军校的天之骄子们,又恢复了之前的活跃。
象牙塔里的骄傲和对未来的憧憬。
“嘿,哥几个,终于到地方了!这319旅可是咱们集团军的王牌!能分到这儿,运气真不错!”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中尉兴奋地说道。
“那是!我可听说了,319旅装备好,训练狠,最能锻炼人!我早就想好了,下到连队,先当个优秀排长,三年内争取当上副连长,五年当连长!”另一个身材健壮的中尉接口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五年当连长?志气不小啊!不过我目标更高,我要争取在三十岁之前,当上营长!”第三个中尉拍着胸脯,豪情万丈。
“哈哈哈,都有理想!好事!咱们都是名牌军校毕业的,起点高,只要肯干,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没错!不像某些人,靠着当兵提干,学历不行,思想保守,就知道摆老资格!”有人意有所指地说道,显然还在为火车上刘兴邦的话耿耿于怀。
车厢里一时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年轻人们七嘴八舌地畅谈着自己的“宏伟蓝图”,仿佛整个319旅的未来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角落里,几个通过提干或考干途径晋升的中尉,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交换一个无奈的眼神,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
他们经历过基层的摸爬滚打,深知部队的水有多深,这些“学生官”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谭建林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
他靠在颠簸的车厢壁上,目光沉静地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象,脑子里却在飞速运转。
刘兴邦的话确实给他泼了冷水,但也让他更加清醒。
这些同龄人,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同龄人,对军队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
而他,作为一个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穿越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个世界的战争,但他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战略眼光和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模糊认知。
而要在这种变革中脱颖而出,光凭一腔热血和军校文凭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实权,要有能够贯彻自己想法的平台。
在合成旅这种单位,什么位置最关键?
不是排长,也不是连长。
是营长!
合成营,是未来陆军模块化作战的基本单元,承上启下,既能独立遂行任务,又是旅一级指挥员手中最重要的战术棋子。
一个优秀的营长,足以影响一场局部战斗的胜负!
“营长……”谭建林在心中默念着这个词。
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优秀排长或者连长。
他要当营长!
喜欢当兵:从军校毕业下基层开始!请大家收藏:()当兵:从军校毕业下基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