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桦木定炮架,伏击歼敌探虚实(1/3)
鹰嘴崖的晨霜还没化透,徐昊就被炮管撞击的“哐当”声吵醒。
他裹紧单薄的灰布军装走出山洞,只见王铁匠正蹲在熔炉旁,手里攥着根弯曲的铁轨钢,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是昨天试锻的迫击炮尾翼,第三次因为弧度偏差报废了。
“还是不行?”徐昊走过去,指尖抚过尾翼上的锻打痕迹,能摸到明显的凹凸。
系统面板上的【迫击炮改良参数】显示,尾翼弧度误差需控制在0.3度内,否则会导致弹道偏移,可现在用手工锻打,误差最少也有1度,昨天试射时三发炮弹偏了两发,最远的离靶心差了三十多米。
王铁匠把尾翼扔进废料堆,火星溅在满是油污的手背上也没察觉:“手工锻打太费劲,太原兵工厂有冲压机,咱们只有锤子和砧子,除非有更硬的模具……”他突然顿住,眼睛一亮,“对了!黄崖洞兵工厂以前用桦木做过模具,把烧红的钢材按进木模里,弧度能准不少!”
可桦木在晋西北山里不算常见,最近的桦树林在二十里外的马家坡,还得穿过鬼子控制的山口。
徐昊刚要开口,就见张大爷拄着拐杖从山道上下来,背上还背着捆晒干的桦木枝,枝桠上挂着的冰碴子蹭得衣服沙沙响。
“徐参谋,王师傅,俺们村的后生去马家坡砍的。
”张大爷把桦木往地上一放,喘得直咳嗽,“知道你们造炮缺木料,俺们连夜蹚着冰河运过来的,就是数量不多,只有二十来根。
”
徐昊看着桦木上新鲜的砍痕,还有张大爷冻得发紫的耳朵,心里一阵发烫。
这些老乡为了支持兵工厂,冒着被鬼子抓的风险进山,连句怨言都没有。
他赶紧让战士烧热水,把自己省下来的窝头递过去:“张大爷,您先歇着,这桦木正好能做尾翼模具。
”
接下来的半天,兵工厂里全是刨木和锻打的声响。
王铁匠带着两个徒弟把桦木刨成凹槽状的模具,徐昊则根据系统图纸,在模具内壁刻上细密的刻度,用来校准尾翼弧度。
中午时分,第一片合格的尾翼终于锻成,王铁匠用卡尺量了又量,声音都发颤:“成了!误差只有0.2度,比太原兵工厂的还差不了多少!”
可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迫击炮架用普通松木做的,昨天试射时后坐力太大,支架腿断了一根。
李婶抱着一捆缠着布条的木料走过来,笑着揭开布条:“徐参谋,俺们用藤条把两根松木绑在一起,再裹上浸过桐油的麻布,昨天在院里试过,能扛住两百斤的力道。
”
徐昊让战士们按这个法子重做炮架,自己则带着炮兵小队去后山试射。
改良后的迫击炮架在新炮架上,炮管稳稳指向百米外的土靶。
徐昊亲自装弹,拉开引信后心里默数三秒,猛地按下击发机——炮弹拖着清晰的尾迹,精准砸在靶心,土堆炸开的烟尘里,靶杆应声折断。
“好炮!”战士们欢呼起来,周铁柱扛着机枪跑过来,胳膊上的绷带刚拆,露出还没完全愈合的伤疤:“徐参谋,这炮要是量产,下次打鬼子的掷弹筒,咱们再也不用躲着了!”
可欢乐的气氛没持续多久,侦察兵小李就跌跌撞撞地跑回来,军帽丢了,裤腿还撕了个大口子:“徐参谋!鬼子……鬼子的侦察队来了,有三十多个人,还带着两门掷弹筒,往鹰嘴崖来了!”
徐昊心里一沉。
日军大规模扫荡前,通常会派侦察队探虚实,这次带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