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待东风(2/3)
诸葛亮在算,在等,在赌!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东南风的关键,但此刻,他不能露怯,更不能预言!
就在这时!
一阵更加猛烈的北风呼啸着卷过船头,吹得诸葛亮身形微晃,羽扇几乎脱手。
陈到下意识地向前踏了半步,稳住身形,目光却死死盯住江对岸的天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那风势最烈、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的刹那,陈到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猛地抬手,指向曹营方向对岸的、被浓厚云层遮蔽的天空一角,用一种混合着惊讶、疑惑和“偶然发现”的语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送入诸葛亮耳中:
“先生请看!对岸云层缝隙!那……那是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周瑜、鲁肃也凝神望去。
对岸曹营上空,厚重的铅灰色云层被猛烈的北风撕开了一道狭长的缝隙。
在缝隙之中,在夕阳残光的映照下,一片奇异的、带着明显卷曲螺旋纹路的云层结构,如同巨大的鱼鳞,在铅灰色的天幕上惊鸿一现!
云纹的走向,隐隐透着一股回旋的、与猛烈北风似乎不太协调的韵律!
“卷云?!”
鲁肃学识渊博,脱口而出,“此云……形如钩卷,颇为罕见!且其形……似有回转之意?”
周瑜也皱紧眉头,他精通水战气象,也认得卷云,但如此形态诡异、似暗含旋转之意的卷云,他也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
而且,出现在这猛烈北风撕开的云隙中,更显突兀!
诸葛亮的目光死死锁住那片迅速被后续云层重新吞没的奇异卷云,眼神深处如同投入巨石的深潭,骤然掀起惊涛骇浪!
他博览群书,深谙天文,那云纹的形态,那在狂暴北风背景下显现的、带着明显涡旋暗示的结构……
这绝不是普通的卷云!
这像极了古籍中记载的、预示着剧烈气流转换、风暴转向的某种凶险天象——“回禄之兆”或“风眼初凝”之象!
陈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敢再多说一个字,立刻垂首退后一步,恢复护卫姿态,仿佛刚才只是无心之语。
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
用这惊鸿一瞥的“天象异兆”,在诸葛亮心中那关于风向的天平上,投下一颗指向“巨变”的砝码!
诸葛亮缓缓收回目光,羽扇依旧轻摇,脸上波澜不惊,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对周瑜和鲁肃道:“子敬兄所言甚是,此云形如钩卷,古称‘钩卷云’,确为罕见。
至于其意……天机难测,或许只是风势激荡所致,不足为凭。
”
然而,陈到站在他身后,却清晰地看到,诸葛亮那只握着羽扇的手,在宽大的袖袍掩盖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方才因那奇异云纹掀起的惊涛,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已化作一片冰封的、充满决断的寒潭!
诸葛亮心中那盘关于风、关于火、关于天下的大棋,落子的时机,已然清晰!
返回刘备营寨的路上,诸葛亮与陈到并辔而行。
诸葛亮目视前方,仿佛随意闲聊:“叔至今日所见云象,颇为奇特。
卷云常有,然形如钩旋,纹带涡意者,亮亦是首见。
汝……对天象亦有涉猎?”
陈到心头一凛,知道这是试探。
他恭敬答道:“回先生,末将粗鄙武夫,岂敢言通晓天象。
只是幼时随家父行商,常走水路。
家父教导,行船需看风看云。
方才那云纹,曾在家乡冬日一场剧变大风前见过一次,形态极其相似,故而惊疑。
纯属巧合,让先生见笑了。
”
他编了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将“知识”来源推给“行商经验”和“偶然”。
诸葛亮沉默片刻,夜风中,只有马蹄踏在冻土上的嘚嘚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飘渺如烟,却字字落在陈到心上:
“天意从来高难问。
然,见微知着,观云察风,亦是智者之道。
今日所见,无论巧合与否,皆为警醒。
大战在即,万事皆需……慎之又慎。
”
诸葛亮没有点破,但那份心照不宣的意味,已然明了。
陈到的暗示,他收到了!
并且,将其纳入了自己那精密如星辰运转的谋划之中!
陈到心中巨石落地,同时涌起一股寒意。
在诸葛亮这样的智者面前,任何小聪明都无所遁形。
他庆幸自己选择了最谨慎的方式。
“先生教诲,末将铭记于心!”
回到营寨,气氛更加紧张。
曹军水寨的灯火如同燎原之火,映红了半边江天。
战鼓声隐隐传来,刘备军上下,弥漫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悲壮。
陈到巡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