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青砖隐现三方博弈(2/3)
体系?如果“青石板路”代表一个联络点或行动指令,那么“砖”很可能代表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一个关键环节!
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让他的心脏剧烈跳动,血液仿佛瞬间涌向了太阳穴。
他强自镇定,迅速向苏晓晚下达了明确指令:调动所有可用资源,重点筛查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砖”字符号特征的信号记录,同时对当前截获的信号进行实时监测,特别关注那些加密结构与“砖”字单元相似的通讯内容,务必找出其中的关联性并进行深度破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德明突然给他安排了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要求他监听并破译国防部二厅与几个地方绥靖公署之间的加密通讯线路。
刘铭章敏锐地意识到,这显然是毛人凤在暗中监控郑介民势力的动作。
这项任务风险系数极高,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一旦行迹败露,不仅个人前途尽毁,更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刘铭章看穿了赵德明的险恶用心:这分明是一招借刀杀人之计。
若任务顺利完成,功劳自然归赵德明所有;倘若失败,或是因此得罪了郑介民一派,所有的罪责都将由他刘铭章一人承担。
面对这个进退维谷的局面,他既不能公然违抗命令,又绝不能真正去触碰那些敏感的通讯内容。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一方面,他组织技术团队对目标线路进行表面上的信号强度监测和质量分析,制造出全力以赴工作的假象;另一方面,在实际破译工作上,他以“加密等级过高,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技术攻关”为借口,刻意放慢进度。
与此同时,他暗中将主要精力继续投入到对“砖”字信号网的秘密调查中,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核心线索。
命运的齿轮总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时刻悄然咬合。
就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工作日,郑耀先接到了一项例行公事的任务:配合警察厅对城北一片即将拆迁的旧街区展开治安清查。
根据线报,这片区域人员复杂,很可能藏匿着通缉要犯或地下黑市交易点。
按常理,这种常规行动根本不需要他这个级别的长官亲自出马,但当他看到行动地点的具体标注时,内心突然为之一震——这片区域恰好毗邻早期排查过的、几个与“石”字相关的可疑地点。
这个巧合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当即决定亲自带队前往执行任务。
整个清查过程枯燥乏味且混乱不堪,破败的巷弄里挤满了惶恐不安的居民,搜查出的无非是一些违禁品或小偷小摸的赃物。
就在行动即将结束、众人准备收队之际,郑耀先在一个废弃院落的角落发现了一堆可疑的杂物。
当他用军靴踢开这堆杂物时,脚下突然感觉到一块石板似乎有些松动。
这个细微的异常瞬间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不动声色地示意警卫加强四周警戒,随即蹲下身来仔细检查。
经过近距离观察,他发现石板边缘有明显的、新鲜的人为摩擦痕迹。
当他用力撬开这块可疑的石板后,下面露出一个精心挖掘的浅坑,而在坑底,赫然躺着一枚用防水油布严密包裹的银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枚银元正面蚀刻的并非常见的孙中山或袁世凯头像,而是一个模糊不清、却隐约可辨的猫头鹰侧脸图案!
郑耀先的瞳孔在瞬间急剧收缩,如同猎豹锁定猎物时的本能反应!“猫头鹰”!这枚泛着冷光的银元,与半年前那场震惊全城的庆功宴刺杀案后,刘铭章在电讯处破译的那份标有“猫头鹰鸣啼”字样的密报形成了惊人的呼应!它偏偏出现在这个距离早期排查地点不足两百米的偏僻角落,这绝非简单的巧合,而是某种蓄谋已久的信号!
他强压下内心的震惊,以训练有素的职业素养维持着表面的镇定,若无其事地将银元收入内袋,继续指挥着现场收队工作。
然而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思绪如同暴风雨中的海面般翻涌不息。
沉寂长达半年之久的“猫头鹰”组织,终于再次显露出活动的蛛丝马迹!这枚银元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组织成员的身份信物?是下达新行动的隐秘指令?还是某个成员不慎遗落的关键线索?
这个发现立刻让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猫头鹰”的重新现身,预示着那个神秘莫测的潜伏网络正在重新启动。
而这枚银元偏偏出现在他亲自负责清查的区域,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是命运无心的安排,还是有人精心设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