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归武德,道骨初附(2/3)
鲜活,也更加……玄奇。
“对了,”李涵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卷用麻布包裹的东西,“这是你拼死护住的那卷《太平经》抄本,师父说让你醒了之后,先好生研读,说对你稳固道心有好处。
”
叶法善接过抄本,入手微沉。
麻布下是泛黄的麻纸,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用蝇头小楷写满了文字。
他翻开一页,熟悉的内容映入眼帘——“太平气至,百姓无病,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这正是《太平经》的开篇经文。
作为研究者,他对这部道教早期经典早已烂熟于心,但此刻捧着这卷唐代手抄本,指尖触碰到那些带着温度的字迹,心中涌起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现代,这只是古籍,是研究对象;而在这里,它是信仰的载体,是修行的指南。
“师兄,”叶法善抬头问道,“师父说我沾染了戾气,那‘解厄符’是如何绘制的?”
李涵挠挠头:“我也不太清楚,师父画符时从不让我们旁观,只知道要沐浴更衣,焚香净手,还要念诵‘净天地神咒’。
对了,画符的笔是狼毫,墨要用松烟墨,最好掺一点朱砂,纸得是黄麻纸……”
叶法善认真听着,将这些细节与脑中的记忆碎片比对。
少年叶法善虽未正式学画符,但曾偷看过师父作法,那些关于“笔要正、气要匀、心要静”的口诀,此刻竟清晰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他可以试试。
不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去考证,而是以这具身体的主人,以叶法善的身份,去触碰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的“道”。
接下来的几日,叶法善一边调养身体,一边疯狂吸收着脑中的记忆,同时借着研读《太平经》的机会,向李涵打听观中的日常。
清霄观坐落在括苍山深处,规模不大,除了师父智玄子,便只有四五个弟子。
每日的功课除了诵经,便是洒扫、砍柴、采药,偶尔会有山下村民来求符水治病,那是弟子们唯一能接触到“法术”应用的机会。
“前几日山下张猎户的儿子被蛇咬了,师父画了道‘驱毒符’,烧在酒里给他灌下去,没多久肿就消了。
”李涵说起这些,满脸崇拜,“师父说,这便是‘道法自然’,符只是引,真正起作用的是天地正气。
”
叶法善默默记下。
他知道,唐代道教的符箓科仪,强调“画符者,心必诚,气必运,手必稳”,并非简单的迷信,而是一套融合了心理学、医药学和仪式感的复杂体系。
只是在这个世界,这些体系似乎真的能调动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第七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叶法善便按捺不住,悄悄起身。
他记得观中库房里存放着一些备用的黄麻纸和朱砂,那是上次为山下村民做“平安符”剩下的。
库房在三清殿侧后方,门是简陋的木栓。
叶法善轻手轻脚地推门进去,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混杂着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
借着从窗棂透进来的微光,他果然在角落里找到了一叠黄麻纸,旁边还有一小盒朱砂和几支狼毫笔。
他深吸一口气,学着记忆中师父的样子,先找了块干净的石板,用清水净手,又对着库房角落里供奉的老君像,默默行了三礼。
“净天地神咒……”他低声念诵起来,声音虽轻,却一字一顿,带着一种莫名的郑重,“天地自然,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普告九天。
乾罗达那,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度人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