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湖边小屋与二手幽灵(3/3)
的英语回答:年轻人,玩电影?
汪言心中微凛,脸上却露出学生作业般的腼腆笑容:学校社团要拍个小短片,需要好点的录音。
老头没再多问,拿起麦克风:Audio-Technica,专业货。
防风罩有点旧,线是好的。
测试过,声音很干净。
$350。
这个价格接近汪言预算上限了。
他拿起麦克风仔细检查,接口没有锈蚀,防风罩海绵有些破损但不影响使用。
老先生,$280行吗?学生预算实在有限。
老头盯着他看了几秒,叹了口气:后生仔,识货。
$300,最低了。
再送你个简易支架和一条备用连接线。
好!谢谢您!汪言爽快付钱。
$300拿下AT897,加上支架和线,绝对超值!
最后,他补充了30盒60分钟的索尼DV磁带($120),一个最便宜的轻便三脚架($40),几块可充电的摄像机备用电池(二手,$50三块),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清洁用品和备用灯泡(为制造信号干扰效果准备)。
一番精打细算下来,总共花费:摄像机$400+麦克风$300+磁带$120+三脚架$40+电池$50+杂项$50=$960!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比预算的$2400足足省了一半还多!汪言背着塞得鼓鼓囊囊的破尼龙包,手里还拎着装着麦克风和支架的袋子,虽然沉重,但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这些在跳蚤市场里淘来的破铜烂铁,就是他撬动好莱坞的第一根杠杆!
回到艾姆赫斯特83-20号时,天色已经擦黑。
刺骨的寒风卷起地上的雪沫,路灯投下昏黄的光晕。
汪言刻意绕到后巷,避开前门可能遇到的科林斯夫妇。
他像做贼一样,轻手轻脚地溜进地下室走廊。
刚把沉重的装备卸在自己房门口,隔壁房间的门开了。
一个穿着邋遢T恤、头发油腻的年轻白人男子(约翰)揉着眼睛走出来,看到汪言脚边一大堆东西,愣了一下,嘟囔了一句:搞什么鬼...吵死了...也没多问,晃晃悠悠地走向浴室。
汪言没有理会,快速将设备搬进房间,反锁上门。
看着地上这些珍贵的,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最重要的硬件,到位了。
他打开ThinkPad,屏幕幽光照亮他轮廓分明的脸。
新建文档,标题赫然是:《ParanormalActivity-ShootingScript&Guide》。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前世烂熟于心的画面和声音细节,伴随着今天湖边小屋的阴冷印象和二手设备粗糙的质感,如同开闸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伪纪录片的灵魂在于,而他要做的,就是用最精确的指令,引导演员和镜头去捕捉那种日常被打破的毛骨悚然。
时间:深夜3:15AM。
恐怖点:
持续至少2分钟以上的无事发生状态,制造无聊感和观众的松懈。
卧室门(在画面边缘)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停顿几秒,又缓缓关上。
声音极其轻微,可能被观众忽略或误以为是风声/错觉。
在观众几乎要失去耐心时,一个模糊的、人形的、纯粹由更深邃的阴影构成的轮廓(),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床边。
静止!它只是站在那里,低着头,面朝熟睡的迈卡,一动不动!如同最诡异的雕像!
这个静止凝视的镜头要持续至少1分钟!时间越长,恐惧感累积越强!观众的心跳会随着秒针的流逝而疯狂加速!呼吸声被刻意放大。
迈卡某天早上发现门厅地面有一小撮莫名其妙的白色粉末,用镜头特写记录他的疑惑和凯蒂的不安。
不做解释,留作悬念。
深夜固定机位,凯蒂的被子一角被无形的力量缓缓向下拉扯,凯蒂在睡梦中发出不安的呓语。
镜头保持不动,记录全过程。
汪言全神贯注,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密集的声响,如同战鼓。
剧本逐渐丰满,每一个吓点的时间、角度、声音设计、演员反应要求都标注得极其详尽。
这不仅仅是一个剧本,更像一份精确的恐怖工程图纸。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寒气透过墙壁渗入。
汪言浑然不觉,他的世界只剩下幽蓝的屏幕和脑海中那个即将被他亲手召唤出来的、名为《鬼影实录》的幽灵。
科林斯家的阴影暂时退去,刘小丽家温暖的灯光似乎还在远方,而此刻,在这阴冷的地下室,一部注定要改写恐怖片历史的低成本奇迹,正悄然诞生于他飞舞的指尖之下。
喜欢光影年华,我与天仙请大家收藏:()光影年华,我与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