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冰藤散与润筋经(3/3)
末一位前辈治筋痿的秘方,」他说,「上面写着『筋痿者,首辨虚实,虚者责之脾肾,实者责之寒湿,补不可过燥,通不可过峻,须如融雪化冰,缓缓润之。
』」
七天后复诊,大壮手指能握住汤勺,腿肚子僵硬感减轻,淡白舌苔泛起淡红,只是仍感腰膝酸软。
秋雁背着药箱进山时,见他正靠在棚柱上练习抬臂,枯瘦的手臂上露出淡青色的血管,像冻土下初融的细流。
她取出新制的「冰藤散」,用温黄酒调成糊状:「大哥每天早晚服一勺,这散子里加了紫河车粉,补气血如给老藤嫁接新根。
」
梁大宽站在旁边,看着秋雁给大壮讲解功能锻炼:「每日清晨在火塘边做伸展操,先活动手指如解冻僵的绳结,再屈伸腰膝如松动冻住的门轴。
」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青铜艾灸盒,上面刻着「润筋」二字:「这是古医堂的灸具,当年我父亲用它艾灸治好了二十多个痿证患者。
如今传给你,望你牢记:治痿证如润冻藤,需知哪处该温,哪处该养,手底下要有融冰的耐心,更要有育苗的慈悲。
」
大雪前夜,大壮带着一篓猎获的野山鸡闯进诊室,却被梁大宽笑着拦住:「山鸡留着炖汤补身子,我们医人不收患者重礼。
」秋雁趁机扶他躺下,用温毛巾擦着他额头的细汗:「大哥手臂能抬到胸口了,舌苔也转淡红了,只要坚持服药,配合艾灸和锻炼,定能慢慢好转。
」她想起《黄帝内经》「脾主身之肌肉」,又取来脾俞、胃俞贴敷健脾膏,「这里是气血生化之源,护好脾胃,才能给筋脉输送养分。
」
火塘边,梁大宽正在修订大壮的药方,秋雁凑过去看,见他在「加减」栏写着:「肌肉稍丰,加炒白术20克、山药30克,仿参苓白术散意,健脾如给冻土翻耕施肥;腰膝仍软,加杜仲15克、续断12克,补肾如给老藤搭攀援架——如藤蔓抽新枝,需固根以承重;言语仍謇,加石菖蒲9克、远志6克,开窍醒神如清除冰面的雾霭。
」她忽然想起「润筋篇」里的话:「治痿之要,在调气血,气血充则筋脉润,如泉眼涌出活水,自能融化沿途坚冰。
」
窗外,初雪簌簌落在药园的枯藤上,人参精正用须子卷着龟甲粉在火塘边写「润筋」二字,红籽的光影映在秋雁新得的青铜灸具上,像给这传承千年的医术镀了层温暖的光。
她摸着灸具上斑驳的刻痕,忽然明白,师父说的「润筋」,不仅是润泽僵硬的筋脉,更是医者心中那份刚柔并济的仁心——面对冰冷如铁的病邪,既要有用药如融雪的温和,也要有守护生命如护弱藤的坚韧。
冬至那日,秋雁在病案末尾画了幅画:老藤架下,一位医者握着青铜灸具,艾烟如薄雾般缭绕,融化着藤蔓上的冰层,而藤蔓的节间,正萌发着几簇嫩绿的芽苞。
她在画旁写着:「治痿证如润冻藤,破坚冰非用利斧,乃待春日暖阳;养筋脉非靠猛药,乃凭气血灌溉。
当知筋痿之处,必是气血匮乏之所,补泻之间,全在医者权衡如秤,温凉分寸必察。
」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参仙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