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镜头下的山河社稷图(1/3)
洛城清晨五点,环球影城的科幻片场笼罩在蓝白色的冷光中。
林小羽站在绿幕前,身着剧组特制的哑光黑战斗服。
布料贴合肌肉曲线,却在肩部和肘部预留了鳞片生长的空间——这是他坚持的设计细节,美其名曰生物机甲的呼吸感。
导演迈克尔·罗斯举着扩音器走来,络腮胡上还沾着咖啡渍,镜片后的瞳孔在晨光中泛着怀疑:听说你要徒手完成所有动作?我们的威压组可是奥斯卡级的。
先看试镜片段吧。
林小羽转身走向动作捕捉区,赤足踩在感应地板上。
苏晚在监控屏后比了个OK手势,三十台RED摄像机同时启动。
他深吸一口气,丹田热气上涌,后背鳞片悄然探出,在红外镜头下形成流动的青金色纹路。
当第一个动作指令侧空翻接旋子转体响起时,他已如纸片人般轻盈跃起。
传统武术的燕子穿帘步法在科幻设定中化作量子跃迁,林小羽在空中扭转身体的瞬间,右腿膝盖微屈如衔月,左手成剑指护于胸前——这是形意拳鹞子入林的改良版。
感应地板显示他离地高度达4.2米,空中滞留时间1.8秒,远超人类极限。
落地时他采用太极拳的定式,足尖点地的力量精确到能压弯一片草叶,却未触发地板的压力警报。
我的上帝...迈克尔的扩音器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电流声。
监控屏上,林小羽的动作被分解成每秒200帧的画面,每一块背阔肌的收缩轨迹都清晰可见,如精密机械般协调。
更惊人的是他的眼神,当完成高难度动作时,瞳孔深处闪过的金红色纹路与科幻设定中的基因暴走模式完美契合。
正式拍摄第一组打戏时,剧组特意清空了无关人员。
对手演员是身高两米的肌肉男,装备着仿生机械臂——按照剧本,林小羽饰演的盘古战士需要徒手拆解这台重三百公斤的机械装置。
迈克尔刚喊出action,就见林小羽踏前半步,鞋底与地面摩擦出焦糊味——这是八极拳贴身靠打的起势。
机械臂挥来的瞬间,他以白鹤亮翅侧身闪避,指尖划过金属关节的刹那,竟听见齿轮错位的脆响。
紧接着他施展十字摆莲,右腿如鞭梢抽中机械肩甲,力量传导路径精确到毫米:先以胯部为轴旋转,借势将丹田之力通过膝盖、小腿、足尖层层递进。
特效组事先安置的爆破点尚未触发,机械臂已被踢飞十五米,在水泥地面拖出五道深痕。
停!停!迈克尔冲进场内,兴奋得满脸通红,这不是武术,这是暴力美学!但你怎么做到不用威压就踢出这种速度?
巧劲而已。
林小羽甩了甩发麻的脚踝,鳞片在战斗服下若隐若现,中国武术讲究三节贯通,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刚才那一脚,是用腰椎带动胯部,再通过膝关节的螺旋发力...他突然停住,意识到面前是一群瞪着眼睛的好来坞技术宅,总之,靠核心肌群的爆发力。
当天的拍摄素材经粗剪后,被迈克尔秘密发给了《帝国》杂志。
三天后,封面故事《当传统武术遇见科幻机甲》引爆全网:动图中,林小羽以青龙探爪之势插入机械胸腔的画面被转发超两千万次,网友惊叹于他肌肉线条与机械零件的光影对比,称其为生物力学的视觉诗。
更有武术博主逐帧分析,发现他在0.3秒内完成了提胯、拧腰、旋肘、吐气四个动作,关节活动角度突破人体常规极限。
随着拍摄深入,林小羽开始展现更多违背物理定律的技巧。
在悬浮舱格斗场景中,他运用太极拳的沾衣十八跌,仅凭肢体接触的巧劲就让三名机械士兵失重漂浮。
为了呈现零重力环境下的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