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灵觉大师的开示(3/3)
处。
处理完伤口,他起身走到一旁的矮几前,开始不紧不慢地摆弄茶具,准备泡茶。
袅袅茶香很快在屋内弥漫开来,他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面前,示意我喝一口,压压惊。
我端起茶,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
这时,灵觉和尚才在我对面缓缓坐下,双手合十,目光平和地看着我。
“施主此番前来,想必是要遇到了棘手之事,不妨说来听听。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仿若古老寺庙里的晨钟暮鼓,沉稳而有力,让我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决堤,仿若决了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我眼眶泛红,将小田失踪的前后经过,高桥的威胁,以及警局门口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倾诉出来。
说到动情处,声音忍不住颤抖,双手也紧紧攥成拳头。
灵觉和尚静静地听着,脸上始终没有过多的表情变化,只是偶尔微微点头。
等我讲完,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在思考着什么。
窗外,暮色渐浓,几缕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许久,他转过头来,看着我的眼睛,缓缓开口:“世间诸事,皆有因果。
施主所遇困境,看似迷雾重重,实则暗藏转机。
小田姑娘吉人自有天相,你莫要太过焦虑。
”他的话仿若一道穿透黑暗的曙光,点亮了我内心的阴霾,可我满心焦急,还是忍不住追问道:“大师,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找到小田?”
灵觉和尚微微一笑,起身走到书架前,从上面取下一本古朴的经书,轻轻翻开,指着其中一页上的经文说道:“这是《金刚经》,佛法上《金刚经》写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施主,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你需静下心来,从另一个角度去探寻。
”他的话语仿若一串神秘的咒语,在我心间回响,我盯着那页经文,心中反复琢磨着他的话,虽然一时半不,虽然一时半会儿还参不透其中深意,但隐隐觉得,他似乎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
我放下茶杯,起身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大师指点,我明白了,我一定不会放弃寻找小田。
”
正要转身离开时,灵觉和尚却抬手拦住了我,他目光忧虑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施主,你伤势不轻,此刻出去,高桥那帮人未必肯善罢甘休,恐再生事端。
不妨就在寺院里暂作休息,养好了伤,再图后事。
寻找小田姑娘一事急不得,急则生乱,你需稳住心神。
”他的眼神满是关切与告诫,我低头看了看自己满身的伤,又想到高桥的凶狠,深知灵觉和尚所言极是。
我微微点头,感激地说:“多谢大师关心,那我便叨扰了。
”
灵觉和尚双手合十,微微点头:“施主,记住,心若笃定,万难可破。
”他引着我来到寺院后侧的一间空房,屋内布置简洁,却干净整洁,一床素被、一方矮桌,墙上挂着一幅禅画,透着宁静祥和之气。
他又拿来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叮嘱我好好休息,有事随时找他。
到了晚上,灵觉和尚亲自来唤我去用斋饭。
斋堂里灯光昏黄,几盏烛火摇曳,映照着墙壁上的佛像,显得庄严肃穆,仿若走进了一座神圣的殿堂。
桌上摆放着简单却精致的素菜,清炒时蔬色泽翠绿,豆腐汤散发着淡淡的豆香,还有一碟腌制的小菜。
灵觉和尚示意我坐下,他双手合十,默默念了几句经文,便开始用餐。
我也学着他的样子,低头默默吃饭,偶尔抬眼,发现他会时不时地看向我,目光中透着关切。
用完斋饭,我随着他又回到了禅房。
他让我在蒲团上坐下,自己则在对面,静静地看着我,许久都没有说话。
室内的空气仿若都凝固了,只有烛火偶尔的跳动声。
终于,他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缓慢:“施主,你身为中国人,为了供弟妹读书,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日本打工,实属不易。
”他微微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在外界眼中,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繁华似锦,科技先进。
然而,”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若望向一个虚幻的梦境,对日本的未来却难以乐观。
这背后是有缘由的,近代日本受军国主义思潮的蛊惑,妄图以侵略扩张来满足自身私欲,给亚太地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无数生灵涂炭,家园尽毁。
可时至今日,他们却不知悔改,依然将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里,这种罔顾历史、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尤其是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心。
中日两国间因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怨怼之情,如同阴霾,久久笼罩,难以消散。
即便中国老百姓胸怀宽广,不计较过去的伤痛,可日本当下社会的种种迹象,其民众意识走向,都让人堪忧。
”
灵觉和尚微微叹息,眼神中满是惋惜,他接着说道:“日本如今虽富足,可在我看来,其社会根基已现动摇之势。
正如中国着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日本人的评价那般,‘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就说这‘礼’吧,平日里,他们在些微小事上的确讲究颇多,见面鞠躬的角度、递接物品的手势,都有严格规范,看着是彬彬有礼,可一到大事上,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远的不说,单看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对给亚洲诸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他们选择视而不见,拒不承认侵略事实,还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百般辩解,这哪有半点大义可言?司马光先生早在千年前便看透了日本人的这一特性,仿若一位先知,提前为后世敲响了警钟。
喜欢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请大家收藏:()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