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3)
她们或许不明白授田制对自己的地位有多大的影响,但她们人生中亲历的种种不公与苦难真实存在。
当秦念指出她们遭受的一切与这条法令有关时,她们当然就会怨恨制定或执行法令的帝王。
——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制定这一律令。
这种怨恨或许不会太深,她们大多已经接受了低男子一等的现实,但女子是一半的人口。
………
武曌面露疑色。
她不由得再度怀疑起秦念的性别。
可当想到秦念所言的重整山河,这种怀疑就只能转变为思索秦念时期的政策。
秦念既认可女子干政,又认为女子应当获得授田。
这样的帝王,会以怎样的方式治下?
【李世民:取消常规对女子的授田,是因为土地有限,且此举有利于促进婚姻增加人口。
】
李世民虽然在乎民心,但即便面临民心的下降,他也不会为民心所迫。
均田制施行至今已有六年,不再对女子授田,于国有利无弊。
【秦念:土地有限就取消授田以增加人口?可人口增加会导致土地有限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
唐朝不给女子授田,也不用交田赋,看似对女子的德政。
实则自古以来女子都需要劳作,被剥夺授田后,她耕作的就不是自己的田而是父、夫、子的田,交的粟赋是以父夫子的名义上交,其劳动成果不再被承认。
至于唐初时人少地多,李世民为什么会说土地有限,是因为《册府元龟》记载:“幸灵口,村落逼侧,问其受田,丁三十亩,遂夜分而寝。
忧其不给,诏雍州录尤少田者,并给复,移之于宽乡”,也就是男丁本该有八十亩却只分得三十亩——土地几年不种就会荒芜,且存在狭乡(地少人多)和宽乡(地多人少)的问题。
这是贞观十八年,可见土地有限的问题在王朝初期就有,所以秦念没有否定“土地有限”的说法,换另一角度进行反驳。
【李世民:……】
李世民愣住。
面对这个问题,李世民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增加人口,历朝历代都属于善政。
可人口的增加,确实会导致土地有限。
这……
【秦念:养不起这么多人口,不去开疆拓土增加可授田的面积,不去阻止权贵豪强兼并土地,也不想着控制人口的增加,反而剥夺一半子民的授田资格——你大唐亡得不冤啊。
】
李世民肃容。
大唐因此而亡?
然而他追问大唐灭亡的原因,却为天幕所阻。
那属于后世的史实。
但李世民已经知道该如何规避限制。
【李世民:为女子授田,就能避免亡国之危?】
【秦念:别做梦。
根源不在于给谁授田,而是你朝的治国理念出了问题。
】
【李世民:此言何解?】
【秦念:你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秦念:可土地不足时,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源反而先去剥夺对女子的授田;等到土地也不足以给男子授田了,是不是也要剥夺对男子的授田?那你猜没有土地的农民会做些什么?】
【李世民:!!!】
李世民只觉毛骨悚然。
他当然知道会发生什么。
此刻他才明白,“亡得不冤”一说是从何而来。
农民没有土地,就是覆舟之时!
【秦念: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是唐末诗人所作之诗,也是你李唐的皇室与权贵应得的下场。
】
这又关系到史实,秦念又去敲了甲方,确定不违规才发出来。
可惜了,九个皇帝轮一遍,轮不到唐僖宗时期的黄巢起义。
【朱元璋:……饥民求生耳。
】
朱元璋是自言自语,此言却现于天际。
这话也是他想对唐太宗所言。
他将唐太宗视作明君典范,认为大唐亡于宗室孱弱,故而决定分封诸王。
可当秦念将唐亡指向黄巢起义,并认定唐亡于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