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3/3)
………
秦念也是在刘邦出言之后,才想起封建时代,宗室是皇室重要的倚仗之一。
穷养宗室的结果,只会是真成孤家寡人。
何况亲亲相隐虽然是儒家之弊,但真让古代的皇帝穷养至亲以惠民,这剧本就过于悬浮。
所以她得圆一下这段话。
【秦念:某朝不管隔多少代的宗亲都要用国库来养。
但凡会算点数?十代十几代之后,“宗室”将会达到怎样可怕的数量?宗室的俸禄竟然快要超过军费。
】
【刘邦:竟有如此不知收敛的朝代?】
【朱元璋:……】
【刘邦:且当吾未言。
】
朱元璋也是此刻才背脊发凉。
宗室的俸禄快要超过军费……
怎会如此?
如今大明宗室不过数十人!
“老四,你给朕算算,十几代后,宗室会有多少人?”
朱棣开始算,算了许久,越算脸色就越难看。
“……或有数十万。
”
朱元璋身形一晃。
“凡亲王、郡王、王子、王孙及公主、郡主等,每岁支拨。
”
数十万宗室由国库奉养……
朱元璋终于明白,秦念此前对自己为何那般无礼。
在得知宗室之数时,他自己都觉得毛骨悚然。
那时的大明……
他不敢再想下去。
【李世民:只是老师学识不够,又如何培养出能够通过乡试的考生?】
经过粗算,李世民发觉秦念的乡学里学竟真有可行之处。
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才能低下的老师,如何培养出大唐需要的人才?
【秦念:首先,教育不仅是用来培养考公职的学生。
对于绝大多数平民而言,会认字,就能看懂国家的法律与政策,能读懂各家学派的书籍,能学会书上记载的农、医及百工之学。
】
【嬴政:韩非认为愚民方可安国。
】
若非秦念之言与法家完全相悖,嬴政不会发言。
他想知道秦念既然依法治国,又为何想要开民智。
【秦念:战国时期这话是对的,但统一之后就不是了。
陈胜起义的最初,就是利用戍卒的无知,误导众人以为戍边失期当斩,借此引发起义。
】
【刘彻:秦法不是失期当斩?】
【嬴政:?】
【秦念:刘邦!】
【刘邦:……秦法,因水雨失期,无罪。
】
【李世民:汉高祖,你朝……唉。
】
【刘邦:吾只是让史官记录隐王事迹之时,隐去了一部分内容……咳,以后不隐史了。
】
刘邦叹气。
原本这事与他没什么关系,这刘彻怎么就这么藏不住事?
汉史记录与秦时不符时,明显就是乃公改的嘛。
何必非要追问?
【朱元璋:若是如此,陈胜不就是造言倡乱首者?秦念,你又为何对他多加推崇?】
【秦念:如果当时的百姓能有条活路,就不会追随造言倡乱首者。
陈胜虽是诓骗戍卒造反,但所到之处万民影从,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赋税徭役繁重到无以为生。
】
嬴政眉头微蹙。
赋税徭役繁重……这是秦念的谏言?
韩非云“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主张愚民。
秦念却认为韩非之法只适用于“战国”之时。
谁对谁错?
想想大秦的二世而亡,再看秦念的民心榜首,答案不言而喻。
【嬴政:民智开,则难治。
】
【秦念:正是难以治理才能体现出君王的智慧。
别人朕不知道,但祖龙一定不会担忧智民难治!】
秦念反手一顶高帽送回去。
因为韩非说得没错,愚民就是比智民容易治理,就是有利于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