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3)
【今日话题:宋太祖赵匡胤。
】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赵炅。
】
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初九,赵光义改名为炅。
两日后,赵炅大宴崇德殿,百官齐聚。
就在此时,天生异变!
赵炅望着天幕上的赵匡胤三字,脸色骤变!
【聊天群发言权限已发放。
】
【秦念:赵炅、赵光义,你哥赵匡胤是你杀的吗?】
秦念早就打好了字,禁言一结束,她默念一遍文字就发了出去。
大宋的历史,当然要从烛光斧影开始谈。
当然,秦念并不相信烛光斧影的说法。
赵炅就是真杀了赵匡胤,后世也不可能知道他是怎么杀的。
那时候又没安监控,知情人肯定早就被赵炅杀完了,怎么可能传出具体细节。
秦念这么问,一是她本身就高度怀疑赵炅杀兄,二是以询问的方式来确定赵匡胤与赵炅的剧本是兄友弟恭、还是弑兄夺位。
………
赵匡胤惊愕地望着天幕。
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话题居然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开端!
………
“朕未曾弑兄!”
赵炅矢口否认!
然而,他的否认却被天意认定为谎言。
谎言!
大宋臣民震惊地望着天幕,不敢相信他们看到了什么。
先帝是被官家所弑杀?!
【赵匡胤:光义,你为何行此事?!】
赵炅面无人色。
他不知道天幕是怎么回事,甚至来不及查看两边的榜单与规则。
看到赵匡胤之名出现于天际,赵炅只有满心恐惧——鬼神前来索命?!
………
赵光义迟迟不作答,赵匡胤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
倘若弟弟只是不愿作答,天幕必然会示以省略号。
唯有违反规则,才会什么答复都没有。
谈及自己的死因显然不会违反规则二,那就只能是违反“严禁谎言”的规则三。
比起愤怒,赵匡胤更多的是悲痛。
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将光义当成储君培养,哪怕儿子赵德昭早已及冠,他也未将儿子立为太子。
唐亡之后,中原政权更迭不断。
赵匡胤自己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时他的儿子年纪尚小,他亲征之时,唯有弟弟赵光义能为他坐镇中枢。
待皇子年岁日长,不是没有重臣私下劝谏他立德昭为太子,但他皆未采纳,依旧认为若自己崩逝,唯有赵光义能够平稳接过皇权。
但他万万没想到,赵光义会杀他。
他偏爱到愿意为其取艾自炙的弟弟,居然会杀他!
【赵炅:不……朕、我,兄长不要杀我,臣弟知错,臣弟知错!】
【刘彻:赵匡胤,你竟然是被这么个蠢货所杀?】
刘彻不觉得赵炅杀赵匡胤奇怪。
李世民不就是杀兄即位?
但看赵炅这个中等偏上的声誉值,就知道这不是什么有能力的君王。
再看这慌不择言的求饶,更是将愚蠢懦弱暴露无遗。
就这么个东西,也能杀兄篡位?
难怪赵姓皇帝的声誉排名普遍极低。
【赵匡胤:……】
赵匡胤没有回答刘彻之言,而是失望地看着跪在地上求饶的弟弟。
他此前竟丝毫没有发现赵光义如此怯懦。
在“赵炅”求饶之前,赵匡胤甚至还在隐秘地期望他的声誉排名那么低,只是因为弑兄篡位,才会为后人所不齿。
而不是因为无能。
可事实却正如秦念所言,后世根本不在乎皇帝如何即位,只在乎其能力。
赵光义的能力,已经很明显了。
【秦念:是啊,赵光义杀赵匡胤,荒谬得就好比李世民被李元吉给干掉了。
】
【李世民:……咳。
】
杀兄篡位这个话题,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