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3)
民心其实不在乎她是怎么上位的。
国泰民安,则民心所向。
她若早知道这个道理,就该在杀完其他李唐皇室后收手,致力于治理国政。
倘若在她治下,民生远胜贞观,民心才有可能向着武周。
可惜,她知道得太晚了。
【秦念:年轻的武照,你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李弘要是死了,你记得阻止李治追封儿子为皇帝——当爹的追封儿子为皇帝,真就古今独一份。
】
【李世民:雉奴你……】
【李治:……】
李治完全不知该如何作答。
他确实有些喜欢感情用事,这种事……他做得出来。
武照欲言又止。
弘儿尚安。
“父皇,臣请勿行此事!”
倒是李弘先跪倒求阿耶不要这么做。
【秦念:其实单纯追封倒也没什么,但你还给李弘修陵寝:“将营筑恭陵,功费巨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
李世民只觉他必须和皇后一道好好教育雉奴。
这都是在做些什么事?
………
唐高宗癫到这种地步,只能说他和武曌对李弘确实宠到没边。
《旧唐书》记载:
显庆四年(659)冬十月二日,“皇太子加元服”。
这一年李弘八岁,八岁及冠。
“闰十月戊寅,幸东都,皇太子监国”。
也就是李弘八岁及冠,一个月后就开始监国,虽然应该只是象征意义上的监国,但这也很离谱。
据此可见唐高宗和武则天这两口子有多爱李弘,但爱得实在太过了。
大约只有被宠到这种地步,李弘才会连《春秋》都不忍读,见不得半点黑暗。
【秦念:你猜李弘在后世的名声不怎么好听,有没有你的一份功劳?】
【李治:……朕不会再行此事。
】
李治现在才明白秦念对弘儿的评价为何那般刻薄。
原来是受他的牵连。
………
武曌无奈。
此时恭陵已经建好,木已成舟。
若想为弘儿改善名声,只能是以弘儿的名义做利民之事。
兴修……
佛观肯定不能再修。
那就水利。
【秦念: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为母服丧三年的问题。
】
上元元年,武则天上表:“窃谓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所以禽兽之情,犹知其母,三年在懹,理宜崇报……今请父在为母终三年之服。
”
在此之前,父在世时只需为亡母服丧一年,自此以后父在时母丧也是三年。
秦念知道这是为了提升女子的地位,但她觉得不管给谁服丧都不该服太久。
比如士族出身的张说,在家服丧多耽误事?
【武曌:你觉得不妥?】
武曌皱起眉头。
周礼之下,父在世时,只需为亡母服丧一年。
而母在世,却依旧要为亡夫服丧三年。
这是“家无二尊”的礼法。
武曌对此极为不喜。
故而在上元元年向雉奴提议延长为母服的丧期。
秦念身为女帝,怎会不知她的用心?
【秦念:不妥。
能给你打工的臣民,却为了周礼的形式主义需要不断服丧,父母皆死就是丧期六年,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丧期,这也太长了。
】
【武曌:……?】
武曌疑惑。
她觉得她好像误解了秦念什么。
但又不是很确定。
……服丧是“周礼的形式主义”?
【秦念:服丧时间应当全部缩短,且越短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