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3)
【朱元璋:怎会如此?!!】
朱元璋的满腔怒火转变为彻骨寒意。
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秦念所言绝非虚言。
甚至无需天幕判定真假——
宗室玉牒只要落在异族之手,异族必然会依照玉牒剿杀前朝宗室!
朱明宗室失去民心,百姓恨之入骨,异族就更能无所顾忌。
朱元璋牙关紧咬,甚至尝到了血腥味。
是他之错!
是他妄想朱明宗室能够永享富贵,才会致使后世子孙遭逢如此大难!
【李世民:数十万宗室……皆由国库奉养?】
李世民这才明白,秦念口中“宗室的俸禄竟然快要超过军费”的朝代,供养的宗室竟然是数十万之多!
百姓如何养得起这么多的宗室?
【秦念:这明朝为了防止宗室作乱,还禁止宗室从事士农工商,只能接受国库的供养。
这分明就是在以举国之民力,供养数十万头不事生产的猪。
】
【李世民:……】
比起秦念对明朝宗室极其难听的辱骂,李世民更无法理解明朝为何这般治世。
这供养数十万不事生产的……宗室,必然引发极大的民怨。
………
朱元璋张口欲要反驳,他并未禁止宗室从事四业,或是后世异族改史误导了秦念。
但很快他就注意到秦念此言的前提:防止宗室作乱。
——老四?
………
朱允炆同样发现秦念之言似乎有误。
此刻他内心生出希冀:
天幕分明禁止谎言,秦念却能出此言,是否意味着天幕上的言语不一定为真?
【朱棣:父皇一朝并未禁止宗室从事士农工商,是后世明帝之过。
】
朱棣原本说的是“过错在朕”,却被天幕所阻。
违反规则二。
仔细查看秦念所言,发现秦念说的是“明朝防止宗室作乱”,并未指向专人。
于是改称“后世明帝”,果然避开了规则限制。
………
朱允炆这才明白秦念说的是“明朝”而不是皇祖父。
朱棣出言否定此事,实则是承认这项政策是他所定。
天幕并未出错。
………
秦念知道这是朱棣在认领这件事。
这符合史实。
《皇明祖训》中有原文是“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能堪任用者,宗人府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升转如常选法”,朱元璋显然没有阻止宗室入仕,甚至还给了特权通道。
下令“仕宦永绝,农商莫通”的皇帝应该就是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朕没有想到数代之后宗室的数量会如此之多。
此后我朝宗室,王爵降爵袭封,五世除爵。
】
果然是老四篡位登基之后,为防其他宗室如他这般造反,故而定下此制。
朱元璋却不打算责怪朱棣。
分封藩王是他的决定,造成的后果是明二世内战,老四又怎能不提防其他宗室?
纵使朱棣没有禁止宗室从事四业,只要供养宗室的祖训仍在,宗室数量达数十万之多时,就同样需要耗费举国之民力。
面对后人悲惨的境遇,朱元璋终于意识到何谓物极必反。
那是他对宗室的过度厚待招致的灾祸。
【朱棣:遵旨!】
王爵降爵袭封,即大明将不再是以分封治国。
朱棣清楚,有父皇诏令,此后大明的藩王就会如唐朝一般,王爵只是虚爵。
五世除爵更是解除宗室数量过多的大患。
各藩王神情复杂。
当然有不满降爵袭封者,但这是太祖皇帝的亲口诏令!
就算不满都不能宣之于口。
【秦念:这个数很难计算?大概是你朝的科举只考儒学,让一群不会算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