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3)
【秦念:那它就值万金,可向官府兑换万金。
】
刘彻张口就是“万金”,看起来相当吓人。
但这里的“万金”应该是指万钱,也就是一万铜钱。
《史记》记载:“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
”
这里的“黄金”如果是真金,那就是赏赐了125吨黄金,这显然不可能。
【刘彻:如此这般,于朝廷有何益?】
【秦念:一利商业发展,商人行商无需携带大量银钱;二利税收,纸钞可标注序号,有利于国家监控金钱流通;三利减少铜钱铸造的成本与流通时的损耗,只需确保百姓可随时兑换实物。
】
桑弘羊几乎是颤抖着手在竹简上记录秦念所言!
以他的天赋,他当然看得出秦念所言对“经济”将会产生多大的巨变!
然而他过于激动,竟忘了禀告陛下他的发现。
………
“陛下,张苍精于计算,此事应交付于他。
”
在陛下望过来之时,李斯连忙道。
张苍原本掌管典籍文书,在秦臣中并不出彩。
但他位列后世秦皇给陛下的能臣名单,甚至得到“有顶级文臣潜质”这等评价。
李斯权欲极重,故而容不下比他才能更高的师弟韩非。
若是以往,他必然也容不下萧何、陈平、张苍这三人。
可当政务多到不眠不休都做不完的地步,李斯现在反倒庆幸有这三人为他分担要务。
“可。
”
嬴政知道李斯政务极为繁重。
丞相隗状、王绾都已极为年老,皆在负责依照秦念所言修订度量衡,嬴政不好让这两位老臣过度操劳。
看到李斯这副憔悴的模样,嬴政想起廷尉也已年过半百。
【刘彻:倘若有人作伪,岂不是轻易就可骗取朝廷万金?你所言三利,远不及弊!】
刘彻对白金三品被秦念讥讽一事印象极其深刻。
在询问桑弘羊之后,也知道引发全民盗铸潮的原因,在于白金三品造价过于低廉。
这“纸”的造价比白金三品还要低廉,却值万金。
再看秦念说百姓拿着标注“万金”的纸就能向官府兑换万金,刘彻完全不能接受。
这不是让百姓骗他的钱?
【秦念:桑弘羊在吗?管好你家经济学上的婴儿,别让他出来丢人。
】
【刘彻:……】
刘彻大怒!
但他这才发现桑弘羊一直在奋笔疾书,显然极为重视“纸钞”。
于是刚才怒意有多盛,现在就有多心虚。
桑弘羊只觉欲哭无泪,连忙拜倒请罪。
他一时激动忘记禀告陛下,秦念此言是将他置于火上炙烤!
“你继续记,不必请罪。
”
桑弘羊请罪得太快,刘彻再心虚也不能真怪罪他,只能强作大度。
【秦念:需要注意的是纸钞应五年更新一次,隔代作废,比如第三代纸钞出现时,第一代纸钞作废。
】
现代是停止流通的人民币也能在指定银行网点进行兑换。
但在防伪措施不达标、追踪伪钞能力不足的古代肯定不能这么做。
隔代作废能通行两代,五年一换那就是通行十年,足够百姓兑换新钞。
其实对于连金银都还不是民间流通货币的秦汉唐,纸钞过于超前。
只是秦念觉得既然存在天幕这种设定,那么各朝剧本都会兴商,而纸钞是兴商的利器。
诸如成本、伪钞、钞票破损、水墨褪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算有她的提醒,各朝肯定还是会遇上。
但不能因为会遇到问题就不推行新政策。
解决问题的过程,本就是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
不是儒家独大的社会,经济学等学科或许会在这必经之路上逐渐形成。
何况就算纸钞彻底崩了,对于封建王朝来说,也可以从头再来——
汉武帝的货币体系再崩坏,桑弘羊也能用三官五铢钱救回来。
大明宝钞彻底破产,明朝也还能借助白银维持经济运转,不会回到以物易物。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