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3)
:作废?】
朱元璋下意识问道。
他清楚大明宝钞的贬值与大明宝钞的数量有关。
若是将旧钞直接作废,新钞岂不是……
但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自己的民心再次下跌。
连带朱允炆和朱棣一起。
百姓苦大明宝钞久矣,若旧钞作废,他们只会更加困苦!
【秦念:纸钞换代是为了不断改进防伪措施,隔代作废是给百姓旧钞兑新钞的时间,绝不能像你朝那样限制兑换——旧钞在时限内能够全额兑换新钞,才能维护国家信誉。
】
《明实录》记载:“其行用库收换昏钞之法,本以便民,然民多缘法为奸诈,每以堪用之钞辄来易换者。
”
百姓因为旧钞不断贬值去换新钞。
明太祖却觉得百姓拿“还能用的宝钞”来兑换新钞属于欺诈,于是下令(可以使用的)旧钞不能兑换,只有“贯伯昏烂”的昏钱才能换新钞。
这话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是为兑换新钞设限:
只要官吏认为这张钞票属于能用的旧钞,就不能兑换新钞;等到钞票烂到看不出字迹的时候,那就更不能兑换。
本质上就是想让更多的大明宝钞烂在百姓手里。
旧钞价值远不如新钞,就是旧钞难以兑换新钞的证明。
【朱元璋:……】
朱元璋方才还疑惑,秦念直接将旧钞作废,为何她的民心排名却不下降。
原来在她治下,旧钞竟然可以全额兑换新钞?
【秦念:你朝宝钞防伪手段从不更新,于是伪钞到处都是。
用宝钞当俸禄军饷发给官员和军队,以律法强迫百姓使用宝钞,征税时却限收甚至拒收宝钞,于是宝钞不断贬值——你这分明就是在抢百姓的钱来发放俸禄军饷。
】
【朱元璋:……】
刘彻有些心动。
竟可如此“发放俸禄军饷”?
“陛下,明朝皇帝这般施为于经济不利,故而明朝远不及唐宋之富!”
这回桑弘羊不敢再忽视陛下,发觉不对就连忙出言。
刘彻只得打消效仿的念头。
只是这样一来,刘彻完全不明白秦念为何这般推崇弊大于利的纸钞。
【刘秀:如何防伪?】
刘秀对于“经济”也不甚了解,身边也没有桑弘羊这样的臣子。
他只能询问秦念。
虽然不懂经济,但刘秀看得懂“纸钞换代”的目的在于防伪。
武帝的白金三品沦为笑谈,就是百姓盗铸“伪币”之故。
【秦念:朕要是把防伪方式说出来,那就是在教百姓怎么造真钞。
】
【刘秀:……】
刘秀扶额。
他竟是忘了此事。
【秦念:朕只能说纸钞防伪有四大原则:一为材料独占,如独特的纸张与油墨原料;二为技术壁垒,即顶尖且不断改进的制钞工艺;三为防伪特征需便于百姓识别;四为律法威慑。
】
【秦念:不印制大额纸钞其实也是限制伪钞的方式,像在民间难以流通的“万金”,就完全没有印制的必要。
为便于百姓使用,可以区分为一、五、十、二十、五十、百这六种面额,按照需求调整印制比例。
】
【刘彻:哼。
】
刘彻知道,秦念讥讽的就是他。
因为就只有他问过“万金”。
【秦念:刘小猪,其实你要是想印制“万金钞”也不是不行。
】
【刘彻:……】
刘彻以为秦念又要讥讽于他。
他再怎么不懂经济,也知道民间确实少有万金的交易。
此前说“万金”只是惊讶于秦念竟然说标注百铜的纸就值百铜。
【秦念:你可以用最复杂的工艺制作限量纸钞,标上序号,比如1-999。
】
【刘彻:?】
好像不是嘲讽?
那秦念是想说什么?
刘彻这回学聪明了,先问桑弘羊。
但桑弘羊也很不解。
刘彻只得皱着眉头看天幕,没有出言。
既然不确定,那就再看看。
【秦念:一到九这九张,甚至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