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3)
【朱棣:朕若伐取倭国,则巨债可解?】
朱棣清楚现在的大明欠下的债远不止两亿两白银。
但秦念也说了,那只是开采出的白银,或许储量还有数亿。
………
朱元璋亦有此问。
见朱棣已然出言询问,他就不必再问,只需要等待秦念的回答。
元朝两次远征倭国皆告失败,这是朱元璋将倭国定为不征之国的主要原因。
但在两亿两白银面前,不征之国也得变必征之国!
尤其此时大明还背负着巨债。
………
秦念搜索了一下石见银矿的位置,以秦汉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了大致描述。
刚好石见银矿北部临海,可以沿海搜寻。
【秦念:能开采多少银矿看你们各朝的本事。
但短时间内白银大量流入,必将使得白银迅速贬值,正如大明宝钞一般。
】
【朱元璋:白银怎么会和大明宝钞一般?】
【秦念:因为白银也是货币的一种。
只是金银铜有其稀缺性,不会像纸钞那般想发多少发多少,所以不像大明宝钞那样贬值得飞快。
真正决定国家贫富的,是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实物。
】
【朱元璋:受教。
】
朱元璋初看时并不能理解。
但再看一遍,他就想起饥荒时粮价飞涨。
粮食足够,金银才会“值钱”。
这应该就是金银铜的“贬值”。
既然倭国的银矿不足以还债,秦念的对策究竟是什么?
【秦念:不征之国已经很愚蠢,可还比不上海禁这种遗祸后世的灾难性政策。
海禁之祸冠绝前朝所有皇帝,绝宋朝一统希望的赵光义都不配与你并论。
】
赵光义:“……”
秦念骂明朝的皇帝,何必提及他?
【朱元璋:何至于此?!】
朱元璋脸色再变。
瞬间他就想到了秦念的“夜郎”之说。
海禁虽然使得大明失去海外贸易可以带来的巨额税收。
但他未禁万国“朝贡”,大明亦知外国之事,秦念如何能将“夜郎”之患归罪于海禁?!
【秦念:洪武二十五年,全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明朝。
】
【朱元璋:……】
朱元璋一直以为秦念面临“夜郎”之危,是因为三境“强汉”处于大明所未知的疆域之外。
可秦念却说现在的大明就是世界最强之国?
【秦念:朕先说一个地方,澳洲。
】
【秦念:澳洲在你定的不征之国爪洼国的南方,与爪洼国隔海约三千公里。
】
【朱元璋:……如此之远?】
爪洼国距离大明已是极远之地,澳洲却在更南方?
朱元璋不解秦念为何突然提及距离大明如此之远的地方。
【秦念:那里有一片大陆,此时上面的原住民是些连青铜器都不会冶炼的小野人,军事实力约等于无。
】
【朱元璋:秦皇此言何意?】
即便这片大陆上军事孱弱,但距离大明也太远了。
朱元璋依旧无法理解秦念提之何意。
【秦念:那片无主大陆的面积,比此时明朝的疆域更大,约七百七十万平方公里。
】
【朱元璋:你说什么?!】
【秦念:你若是不搞禁海,去鼓励民间探索大海,都不需要派遣海军去占领。
只要有一支小船队抵达这里,你明朝的疆域在当时就能变成两倍。
】
【朱元璋:!!!】
朱元璋望着天幕目瞪口呆。
随后他就感到一股寒意贯穿四肢百骸。
“其祸冠绝前朝所有皇帝”。
难道这无主之地……
【秦念:像这样的无主之地,在大海之上有很多。
】
【秦念:你在明朝的船舶有能力探索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