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27章

第127章(1/3)

【秦念:那就会出现一位“大明战神”。

    】 直接说朱祁镇的外号,有可能违反规则。

     所以秦念专门去问甲方,确定可以发。

     显然,甲方也不喜欢朱祁镇。

     【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上下文数遍,无法确定秦念所说的“大明战神”是否为朱祁镇。

     秦念喜欢褒词贬用,根本无法确定这话是褒是贬。

     但朱元璋直觉这是贬义。

     【朱棣:这是何意?】 【秦念:军事指挥能力约等于无,却不顾朝臣阻拦,非要带着半个朝堂御驾亲征。

    结果数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五六十名文武大臣战死。

    而战神本人,是一个没跑掉的宋驴宗。

    】 赵光义:“……” 再次被牵连辱骂,他已经习以为常。

     反正被软禁在府内,也无人能耻笑于他。

     就算不被软禁,赵光义也无颜出府。

     如今看到明朝皇帝亲征被俘,赵光义甚至还能为另一个自己暗中辩驳: 夜逃两百里,也好过战败被俘。

     【朱元璋:被俘?!】 没跑掉的宋……太宗,那不就是被异族俘虏? 朱元璋总算明白朱祁镇的声誉为何与徽钦二宗相仿! 竟然是同为被异族所俘! ……… 朱瞻基一朝。

     诸文武大臣直冒冷汗。

     太子朱祁镇居然会葬送半个朝堂?! 其中会不会有自己的后人、甚至是自己本人? 【朱棣:他带半个朝堂亲征作甚?】 御驾亲征,朱棣也经常这么干。

     所以他完全不理解朱祁镇为什么要带五六十名文武大臣。

     【秦念:因为他把战场当成儿戏,默认自己一定能赢,还想着借助亲征时的绝对军权,在战场完成审计及收权。

    】 秦念之前看土木堡之变时,全程皱着眉头。

     虽然《明实录》在努力把所有过错都推给王振,但这时的朱祁镇已经23岁,不是13岁。

     没错,当时明军吃空饷现象严重,必然是朝堂内外相互勾结。

     但朱祁镇把勋贵、宗室外戚、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鸿胪寺等半个朝堂带上,就是在视战争为儿戏。

     在“虏寇分道刻期入寇”的时候,是谁给他的胆子借战场集权? 当时的战况是“也先寇大同,至猫儿庄,右参将吴浩迎战,败死。

    脱脱卜花王寇辽东,阿剌知院寇宣府,围赤城,又别遣人寇甘州,诸守将凭城拒守”。

     瓦剌大军三路压境,这时候朱祁镇居然默认自己能赢? 这就已经说明朱祁镇对战场毫无敬畏。

     【朱棣:荒谬!】 朱棣怒视朱瞻基。

     此时的朱瞻基也很绝望,他不明白自己尚未出生的儿子怎么会蠢到这种地步。

     他也上过战场,深知战场的诡谲。

     结果朱祁镇这个蠢物,居然妄想借战场集权? 倘若是必胜之战也就罢了,全军覆没的惨败,就足以说明敌我实力并不悬殊。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君将互信。

     朱祁镇妄想借亲征集权,实则是成为武将的掣肘,如此惨败可以说是朱祁镇一手造成! ……… 皇帝朱瞻基现在对天幕尚有疑虑。

     他根本就不认识“秦念”,此人却几句话就引得皇祖父想要换太子。

     现在是以“亲征惨败”否定太子朱祁镇。

     看似只是想要让他换太子。

     但朱祁钰也是皇帝,显然是朱祁镇被俘之后才得以即位。

     那么“更改太宗皇帝庙号”的“不肖子孙”就是朱祁钰的后人。

     这是在同时否定他仅有的两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想让我当反派?我偏要摆烂 反派魔尊,我的女弟子都想弑师! 万界系统偷猎者 重生后女配靠着弹幕一路高歌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早上好 道辟九霄 师门不要我,反手建个更强的 洪荒:女娲摆烂,圣人全都急疯了 截云焰 开局放逐南疆,召唤亿万陆地神仙 开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员 后土娘娘偏宠我:我在洪荒搞八卦 想当咸鱼的我在恶人堆里当团宠 天灵志之龙行天下 喵仙宗主:从猫薄荷开始证道长生 从邪神开始的旅途 陈大夫,孩子醒了[七零] 惊山月 穿越红楼收金钗 西游记:AI掌控的西天取经 鬼灭之刃:从苇名来斩断不死 主神真是太难了 战灵人 我在玄幻世界导演名场面 签到玄天,我成了万界守护者 诸天万界之大主宰 修仙吗?社死那种 魔龙神君 被家族抛弃后,我在北境搞黑科技 开局丧尸狗,从拿下金丹女修开始 放肆!我是世间唯一的女帝尊! 洪荒:我东王公,开局拒绝悲剧 混沌萌主 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 死后变强:我的阴职超进化 凤临九天:神君他偏宠小星澜 我选择了画修这个职业 古墓签到,我的宠物军团超凶哒 修仙游戏?我靠吞噬玩家变强 拳皇召唤系统 侠道西行 墟荒纪 我和一只碗 末世女配又被强制爱了(nph) 被迫重生后,你来殉我 葬神之夜 魔道修仙:草根就该死吗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