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3)
临朝称制”,才需要负全责。
而明朝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只有给决策背书的权力,也就是只能点头摇头,不能自己决定政务,她们不需要为明朝的兴衰负主要责任。
朱元璋将朱祁镇废为庶人,朱瞻基时期的孙氏就算不被废后,成为太后的她也没有将朱祁镇录入玉牒的权力。
不过秦念还是会透露朱祁镇的生母是谁,以防误伤朱祁钰之母。
【朱元璋:是朕的疏忽。
】
明堡宗……
朱元璋知道“堡”必然不是正常的庙号。
必然是和“宋驴宗”一般有其出处。
至于实际掌权的是太监,朱元璋也没想到禁止后宫干政会带来这种后果。
………
皇帝朱高炽震惊。
皇祖父是这么虚心听教的人?
【秦念:翰林院的儒臣不会教明堡宗真正的帝王之术,只会骗皇帝以德治国。
宦官只需要把文臣武将坑骗皇帝的手段告诉幼帝,就能让明堡宗只相信他。
这时候唯一能教导皇帝“宦官同样不能尽信”的人是太后,但这个永城主簿之女不懂政务,她教不了。
】
永城主簿之女——
皇太孙朱瞻基的妃嫔孙氏脸色苍白。
这朱祁镇竟是她的子嗣?
【朱元璋:朕已废除祖训治国,后世当因时而异。
】
朱元璋只能如此回答。
他已经知道各种制度都会有缺漏。
十日前秦念就让他知道祖训治国的后果。
这十日间数千份请罪上书,更是将各种五花八门钻政策缺漏的方式摊开在他面前。
现在看来,这朱祁镇视战场为儿戏最终被异族所俘,就是为宦官所欺。
朱祁镇的愚昧,或因其母不能教子;而其母不能教子,恰是因自己要求后宫不得干政。
这就是封堵太后祸国的途径,却留下宦官干政的更大隐患。
比起与皇帝无瓜葛的宦官,朱元璋知道还不如让太后干政,至少她是皇帝之母,必然会顾虑其子。
倘若朱瞻基死后,有吕后这样的人掌权,又怎会让不通军事的皇帝带着半个朝堂御驾亲征?
正如英布谋反时,病中的汉高祖“欲使太子将往击之”,是吕后“为上泣涕而言”,汉高祖因此自己去征讨英布。
【朱棣:可有延寿之法?】
朱棣再怎么责骂朱瞻基,在看到皇孙早逝时,还是第一时间询问朱瞻基是因何而逝。
但多次询问都为天幕所阻。
也是过于情急,朱棣一直没能规避规则。
直到父皇与秦念谈完后宫干政一事,朱棣才将问题道出。
【秦念:皇帝早死的原因,一般就那么几个,但你朝皇帝早死的原因还挺多。
】
【朱棣:还请秦皇明言!】
皇帝朱瞻基愣住。
他知道皇祖父问“延寿之法”是替自己所问。
【秦念:你朝的史书经历多次删改,充斥着各种伪史与逻辑不通之处,朕也不知道这些明帝的真正死因,只能把今人的推测都说一遍。
】
【朱棣:……请秦皇直言。
】
看到“多次删改”,朱棣不由得心虚。
但“你朝皇帝早死的原因还挺多”,实则是指本朝的皇帝有多人早死。
朱棣必须追问缘由。
………
秦皇?
新入群的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注意到这个极为特殊的称呼。
但两人都将疑问按捺住。
秦念将要谈及明帝的生死,此时不该贸然询问不相干之事。
【秦念:猜测一,重金属中毒。
对于古代宫殿来说,主要存在铅、汞等污染,比如铅在地基、彩绘中运用很广。
新建及补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