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3/3)
他也依旧会是庶人。
这是他应得的。
【朱棣:是朱允炆为了削藩而强加罪行。
】
秦念原本是想说朱棣装病还是装疯的问题。
甚至还可以延伸到睡猪圈的野史。
不过既然朱棣的扮演者已经将话题引到朱允炆削藩,秦念也只能放他一马。
【朱允炆:……】
朱允炆无法辩解。
这十日来他辗转反侧,难眠的不是将要禅让一事,而是如何向皇祖父解释十二叔的死。
如今所恐慌之事就要来临,他依旧没有想好该如何解释。
【朱元璋:削藩为何是从老五开始削?】
确定老五并没有犯下其他罪行,朱元璋松了口气。
他早就知道削藩无错,分封制下诸侯必然会反,正如汉朝,又如本朝。
此时他不解的是朱允炆的削藩过程。
怎么会想到先削周王?
【朱允炆:……】
【秦念:这就是为什么说朱允炆是个废物——削藩不从最强的藩王削起,居然先削没有反心且军事实力不足的朱橚。
】
【朱棣:因为他深信儒家的“师出有名”,找不到朕的过错,就决定先削在父皇时期犯过错的周、齐、湘、代、岷诸王,还认为老五是朕的同胞弟弟,削周是剪朕手足。
】
【秦念:蠢得出奇。
】
秦念知道朱棣这话是来源于《明史》的记载:“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
”
齐泰起初建议朱允炆先削燕王朱棣,但他也是个“大儒”。
当黄子澄主张要“削之有名”时,齐泰就轻易被黄子澄说服,以最利于朱棣的方式开始削藩。
结果就是藩王人人自危,就算不倒向朱棣,也不会助朱允炆平叛。
当然,朱允炆也不相信这些叔叔。
靖难兵起时,朱允炆就召辽王朱植及宁王朱权还京,然后将奉诏的朱植改封荆州,朱权不来,就削他护卫。
显然朱允炆就没指望藩王助他削藩,他反而在担忧藩王和燕王一同起兵造反。
【朱允炆:……】
朱允炆再度面红耳赤。
此刻被骂“蠢得出奇”,他完全没有反驳的余地。
倘若没有天幕,他依旧会败于燕王。
今日朱允炆没有召集官员议事。
早在看到往日话题对儒家的贬斥时,他就明白自己就是败在“以德治国”。
【朱棣:湘王朱柏,因不甘受诬谋反,阖宫焚死。
朱允炆,你当向你十二叔认错!】
朱棣此言,既是为老十二不平,也是在为靖难时期的自己降低阻力。
不,现在不能说是靖难了。
父皇已定论他才是正统。
【朱元璋:朱允炆,你竟敢如此逼迫藩王?!】
再看一遍“阖宫自焚而死”,朱元璋冷声道:
“将朱允炆押来见朕!”
朱棣看到面色铁青的父皇,发觉父皇此前对他的怒火远不及现在。
现在才是真的愤怒。
正就藩荆湘的朱柏同样愤怒。
朱允炆继位后削藩也就罢了,竟然是以诬告他谋反的方式削藩?
竟如此羞辱他!
【朱允炆:湘王之死,非朕之愿,朕只是以谋反为借口欲囚其于京。
】
【朱棣:你若是有半分悔意,就不会为老十二谥曰戾!】
【朱允炆:朕……错了。
】
朱元璋想到数年前曾经将玉带赐给将要就藩的诸王。
当时他让诸王佩戴玉带后转身,想看玉带后方的饰品。
诸王都转过身去,只有朱柏将玉带旋转过来,他问朱柏为何如此。
“君父不可背也。
”
如此纯孝的子嗣,却被朱允炆以谋反的污名逼得阖宫自焚,死后还谥号为“戾”!
是因他选错了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