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1/3)
【朱元璋:当召所有藩王入京,效仿宋制,虚封不离京,有爵不掌权。
】
各地藩王大多面露苦色,他们原本在期望父皇也施行推恩令。
但朱棣篡位登基,朱高煦谋反被诛——父皇见儿子、孙子皆反,又怎会再沿用分封制?
朱元璋召回湘王时,就已经决定削除实封。
以往他指望藩王能够拱卫中央,事实却是内战三年,军民死伤百万。
足见分封制的不可取。
何况此时又看到一个谋反的藩王?
推恩令虽好,但只能推及藩王的子嗣,不如直接效仿宋制。
【朱棣:儿臣遵诏。
】
【朱棣(40):儿臣遵诏!】
靖难之役提前结束,被朱允炆隔空禅让的朱棣对身边的宁王道:
“十七弟,不是朕要毁诺,实在是父皇之命,不得不从。
”
宁王朱权:“……”
他就没信过“中分天下”这种鬼话,此前只期盼四哥登基之后,能将原本的封地与甲兵都还给他。
如今父皇有令,他也不得不从。
只望四哥能因“毁诺”之事,待他入京师后能够多加照拂。
【朱高炽:谨遵皇祖父之诏!】
因父皇削藩之故,此时能对朱高炽造成威胁的藩王唯有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两个弟弟。
朱高燧胆怯,朱高炽知道他必不会行谋反之事。
那就只剩下被父皇赐死的朱高煦。
太子会为他分忧。
【朱瞻基:谨遵太祖皇帝诏令!】
赵王交还护卫之后,经过朱瞻基的进一步削藩,此时的藩王本就无法对中央造成威胁。
只是碍于《皇明祖训》,他也只能剥夺藩王军政之权。
如今不同,朱瞻基可以彻底削除藩王的封地。
效仿宋朝封王之制,那就是爵位留存,有名而无实权。
【秦念:朱瞻基,知道朕为什么说你没魄力吗?】
朱瞻基记得秦念对他的评价:
“或许有刘询的能力,却没有刘询的魄力。
在类似的过错上,朱瞻基也比刘询严重得多。
”
秦念说他没魄力,显然与他选定朱祁镇为太子无关。
此前不知秦念的能力,虽见她说自己缺魄力,朱瞻基也只是略有疑惑,并未深思。
可当看秦念说出内阁制与东汉尚书台的相似之处,并剖析党争的缘由,朱瞻基清楚秦念绝非等闲之辈。
如今再细思自己与汉宣帝最大的不同……
【朱瞻基:朕罢边主和,是不得不为。
】
汉宣帝对外主战:
降服匈奴,单于朝见称臣。
击破车师后虽将车师故地割让给匈奴,但四年后匈奴日逐王降汉,西域都护自此设立。
平定西羌,设金城属国安置投降的羌人。
与汉宣帝相比,罢边主和的自己的确算是缺乏魄力。
但这是时势不同!
【秦念:好听点叫做罢边主和,说难听点叫做对外软弱。
】
【朱瞻基:国库空虚,朕不能再劳师北征,怎能说是对外软弱?】
朱瞻基再怎么认可秦念的能力,也不可能承认“对外软弱”这种评价!
他多次随皇祖父北征,清楚对外作战难得战果,反而使得国内民生凋敝,这才改为罢边主和。
朱瞻基不好直言正是后三次北伐空耗国力,他才转攻为守。
这有非议皇祖父之嫌,他只能说国库空虚。
【秦念:你国库再空虚,能比刘彻留给刘弗陵的烂摊子更空虚?他罢边主和了吗?】
【刘彻:朕把桑弘羊留给了刘弗陵!】
刘彻可不接受秦念的说法。
这两个月来,桑弘羊给了他太多惊喜。
这让刘彻认定,既然自己把桑弘羊留给了刘弗陵,那大汉就不能说是“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