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3/3)
法也能用得上。
【秦念:晚年昏聩分两种:一是心境发生变化,比如李隆基这样贪图享乐、又比如刘彘这样疑神疑鬼把太子当政敌整。
】
【刘邦:哈哈哈……咳。
】
这次刘邦是真没忍住。
其实之前刘庄问“刘小猪”时,刘邦就已经笑出声。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并未将笑声现于天幕。
但刘邦没想到秦念这都没放过刘彻,这句“把太子当政敌”也着实精辟,一时不察竟是对着天幕笑出来。
也是知道因天幕之故,刘彻当不会再行此事,刘邦才能如此发笑。
【刘彻:……】
刘彻纵有与秦念理论之心——
秦念这般讥讽于他,又怎知她自己晚年会不会昏庸?
可当看到高祖皇帝的笑声,刘彻就只能绷着脸一言不发。
【刘邦:秦皇,这种心境上的变化,又当如何预防?】
【秦念:四十五岁以后,把晚年昏聩误国的国君历史收录一册,每日看一遍警醒自身。
但能不能警醒那得看皇帝自己,铁了心要当昏君,谁也拦不住。
】
【刘邦:此话有理。
这第二种晚年昏聩又是如何?】
想到秦念对自己的评价是“从未忘记自己出身布衣”,刘邦知道自己必然没有晚年昏聩的问题。
故而才能如此随意地加以问询。
【秦念:第二种是病理问题,年龄越大越容易患老年痴呆症:症状初期体现为健忘,很快就会性情大变,不久后发展成痴呆。
】
秦念印象中好像没有哪个皇帝患这种病,因为古代皇帝普遍短寿。
——野史上有传享年八十九岁的乾隆有健忘症状,但毕竟正史没记录。
高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刺杀事件频发、不良生活习惯、近亲结婚、医疗条件有限都是原因。
但按照天幕设定,有着她的发言,各朝皇帝的平均寿命肯定会得到提升。
那就得提防老年痴呆症。
【武曌:可有治疗之法?】
作为群里最长寿的皇帝,武曌却并不担忧自身。
毕竟她若是患有此症,在她的话题时,秦念应当会提及。
没提就是没患病。
但武曌知道有大臣的父母患“不善言、不慧”之症,与秦念所言极为相似。
想必民间也有不少老者患此症。
【秦念:这种病目前也属于无药可治的绝症。
一旦出现健忘症状,应尽快退位当太上皇,不再操劳、规范作息、多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市集走动,能够减缓病情发展的速度。
】
秦念对老年痴呆症的科普并非严格按照网上搜索的结果进行总结,而是进行了一定改编。
比如“不再操劳、规范作息、多去人多的地方走动”其实都是指向“退位养老”。
对于皇帝来说,唯一能与权力并重的大约就是自己的性命。
“痴呆”虽然不是死亡,但距死亡也不远。
有她铺的这个台阶,同事们剧本里如果出现长寿后老年痴呆的皇帝,就有可能尽快退位。
………
“这原来是老年痴呆症?”
孙思邈连忙记下这一病症及缓解之法。
他行医多年,自是遇到不少这种症状的病患,医书上虽言针灸之法可治,实则并不能治愈。
就连后世秦皇也称之为“绝症”?
不过孙思邈并不沮丧,秦皇说过她兴建医学院的时间不长,或许以后就能找出治疗之法。
【武曌:谢秦皇相告。
】
虽无药可治,但能够得到缓解之法也不错。
武曌猜测秦念获知“多去市集走动”可减缓病情发展速度,应是医学院收治大量病患,从中发现常于市集走动的病患病情发展更缓慢。
【朱元璋:秦皇,你此前说从万民中选择皇后,当如何择其贤能兼备者?】
朱元璋为子嗣挑选的王妃多是勋贵之后。
但这是建国时的不得已。
他原想定下祖训:“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
”
其目的在于防止后宫与外戚干政,但这般择取的皇后最多只能取贤惠之女,而不能择有能力的女子。
如今他已被秦念说服,太后干政总好过宦官权势滔天、亦或皇帝为朝臣所制。
朱元璋回想史书中那些有能力的太后,多为出身显赫者,可秦念说的却是“万民”。
如何能从万民中选出贤能兼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