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3)
看到“复秦”之说,嬴政的怒意稍减。
但他依旧无法接受大秦如此轻易就走向亡国。
原本的历史是胡亥无道,子婴杀赵高之时,刘邦已至峣关,故而无力回天。
可此番有天幕降世,胡亥已然被诛。
秦念又如何确定宗室中没有力挽狂澜之人?
刘彻让八岁的刘弗陵登基,可以有霍光辅政,难道大秦就找不出一个霍光?
赵光义、李显被诛之后,皆是本朝宗室即位。
缘何到了大秦,却是要将江山拱手相让?
【秦念:胡亥即位仅三年,大秦就亡了。
既然胡亥已经杀害所有手足,那么此时距离大秦亡国就只剩下两年。
】
【嬴政:!!!】
嬴政怎么也没想到,胡亥竟是即位三年就让大秦亡国。
仅仅三年!
他一统六国也需要十年。
秦国立国至今近七百年,胡亥仅三年就将其葬送?
他怎会有如此愚蠢昏聩的子嗣!
【秦念:两个时辰后,彼时的天下之人就能看到此前八个话题的内容。
届时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天下百姓的六国旧贵族为了复国,必会倾尽全力围杀刘季。
】
【刘季:……】
刘季收敛笑意。
原来天降皇位的同时,还伴随天降危机。
【秦念:刘季一死,到时候不仅大秦必亡,四分五裂的华夏要如何应对有着三十万精锐骑兵的匈奴?异族奴役华夏的惨剧必将提前上演!】
【嬴政:……】
嬴政时期。
年轻的张良在此刻失语。
“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天下百姓”——这是秦念对六国贵族的评价。
她凭什么说这种话?
凭她正在劝始皇帝为了华夏,让胡亥时期的刘邦即位。
“朕唯愿华夏永存。
”
这不是虚言,秦念是当真视华夏重于王朝。
有着三十万精骑的匈奴……若各国复国,能够阻挡吗?
张良复韩的决心,第一次动摇。
【秦念:祖龙,请为后代计、为华夏计!】
【嬴政:……】
自亲政之后,就再无人敢逼迫于他。
可面对秦念的步步紧逼,嬴政却无法怪罪她。
秦念对他向来恭敬,劝谏之言才会委婉至此,否则她大可以将话说得更加难听。
胡亥即位,三年亡国,已过一年。
不改制迟早会亡,改制则内部必生动乱,北边还有匈奴虎视眈眈。
倘若所择秦君未能救世,大秦亡国之后,所有宗室必会被六国余孽诛杀殆尽,秦念的先祖也难以逃脱,大秦将再无复国的可能。
更甚者大秦亡于异族,后世看待大秦,就如同看待宋明两朝。
自己若执意置后代乃至华夏于危境之中,后世又当如何看待自己?
………
冯劫冯去疾都相信天幕之上的始皇帝就是先帝。
可若是先帝因“秦念”之言而定刘季即位,他们又怎敢轻易听从?
如果天幕为假,那就是他们葬送大秦!
又如何对得起先帝对他们的重用?
此刻天幕的骤然停滞,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神。
【嬴政:面对西汉末年的困局,你都能提出重整山河之法。
彼时之秦,你当真认为必亡?】
嬴政知道秦念对华夏的重视。
可正因为知道,他才怀疑秦念会为了华夏,刻意隐瞒救世之法。
只要刘邦即位对华夏更有利,她就不会在乎大秦的兴亡。
正如她此前所言:
“若变化对华夏万民有益,朕乐见改朝换代。
”
【秦念:救西汉的分田地之法,也需有能力顶尖的明君才有可能功成,否则只是加速亡国。
我若身处彼时之秦,自当能救秦。
祖龙若还活着,天下也必不会乱。
但彼时的秦宗室没有展现任何救世的能力,而是眼睁睁看着胡亥一步步葬送大秦。
彼时之秦……必亡。
】
秦念推演过无数次,结论是始皇帝一死,秦朝必亡。
赵高指鹿为马的时候,大秦的宗室无一人敢清君侧,包括子婴。
子婴是在胡亥死后,才敢设计杀赵高。
换作是朱棣,面对又蠢又毒的胡亥,他肯定不会放过夺权的机会。
这就足以说明秦朝的宗室无能。
或许是在始皇帝治下,这些宗室已经习惯了顺从。
就算将胡亥入群的时间提前到胡亥刚刚矫诏的时候——
轻易自尽的扶苏,绝对没有救世的能力。
其他被杀时毫无反抗能力的公子公主,他们若是有救秦的能力,早在扶苏被赐死时就该嗅到危险的气息。
就算他们认为扶苏被赐死是皇位之争,等到胡亥将屠刀指向其他兄弟姐妹时,也该放弃幻想。
哪怕不能举家逃亡,自身总能逃出去。
就像公子高原本也想逃,是因为担心妻子儿女,才自请殉葬——既说明公子公主若是想逃,是有逃出去的可能的,也说明公子高救不了大秦,因为任何明君都不会因家人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至于如何藏匿——祖龙还活着的时候,六国余孽也在民间藏得挺好,胡亥时期的秦国宗室怎么会藏不了?
没一个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