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3/3)
长久之计。
即便得到世界地图,知大地之广袤,距离太远的地方依旧难以攻伐。
军功爵制施行百余年,牵连无数人的利益,此时不改制,日后更为困难。
此刻嬴政忽然明白,秦念为何坚称至少声誉前九的君王才能救世。
大秦需要改革的地方太多,仅军功爵制一事,就绝非普通君王所能改制。
【秦念:明朝施行军户世袭制,家中整户随军驻屯。
军队在卫所屯田,田地由军户种植。
军卒兵农兼务,军属务农并作为正军备选。
这种军屯制初期做到了不仅无需供给军队军粮,反而可以让屯军交税。
】
【朱元璋:朕已知有军官豪强吞并土地、更有军官私自差遣军卒及家属妨碍农时。
】
朱元璋得知此事,当然是因为那些请罪上书。
他不知道秦念为什么在提及军功爵制的时候,突然提及大明的军屯制。
但他知道秦念说话从来不会无的放矢,必有其缘由。
朱元璋已召开数次朝会商议军屯制的弊端,然而百官皆未能给出根治之法。
如今秦念主动提起,他当即自道弊端,以求解决之道。
【秦念:你朝不管屯田是否被强占、也不管是否因天灾人祸减产甚至绝收,都要求屯军上缴定额的粮食。
于是越往后,军户逃亡的情况就越严重,军屯制短短几十年就名存实亡,军卒逃亡潮全面爆发。
】
【朱元璋:请秦皇教我。
】
即便知道弊端,朱元璋也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军屯制竟然短短几十年就名存实亡。
心惊之余,他再次庆幸天幕的出现。
【秦念:在粮食产量不足的时代,可以施行军屯制,但不能是军民混住。
军队耕作的粮食优先自给,余粮上缴国库,可按上缴额度计算军功。
】
秦念此言,是指大明也应施行军功爵制?
想到军功爵制的弊端是举世反秦,秦朝二世而亡。
朱元璋决定先静观其变。
且看这位秦皇究竟要如何改革弊端众多的军功爵制。
【嬴政:如何计算?】
看到有新的方式让军卒获取军功,嬴政已然明白秦念打算以何种方式进行改制。
他继位四年时,也就是秦历前二十二年,曾下诏“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这军队屯田、纳粮计算军功一事,可行。
【秦念:……以班为单位屯田耕种,也以班为单位统计产出及上缴的粮食计算军功,分摊到班内个人。
班长及以上,按所在军区的排名计算军功。
】
关于军屯制的设想,秦念是借鉴现代军制进行修正。
古代的军官名称过于复杂,保留五人一伍的最小单位后,秦念将什长以上更改为现代的班排连营团旅师军。
保留五人一伍,是因为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和现代不同。
【嬴政:可。
】
嬴政略作心算,知秦念时期约是以十人为班、百人为连、千人为团、三千人为旅,万人为师,再上为将。
与如今虽有差异,但总体相仿。
班长之下为个人计功,班长及以上按排名计功,这亦是与商鞅所定军功爵制相似。
百将、屯长不得斩首论功,所部集体斩首数量超过三十三首,才能赐爵一级。
【朱棣:若产粮不足以自给,又当如何?】
【秦念:不足以自给,就从其他地方调粮,并派人查清不能自给的原因。
如果是土地不适合耕种或面临战事威胁等客观因素,那就不算过错;如果是主观人为因素导致产粮下降,则从责任人上溯至军区最高长官一起追责。
】
【秦念:依据各班上缴的粮食进行四比,也可以有效监控各军屯区的情况。
四比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