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震怒(2/3)
枪口上了。
“臣钱宰知罪!”
没人敢隐瞒,国子监博士钱宰哆哆嗦嗦从队列中走出,扑通跪地,对着皇帝连连叩头。
“钱宰。
”
朱元璋早就猜到是他写的,眼神一冷,似有龙威压顶,整座奉天殿仿佛都被一股无形的杀气笼罩,令人窒息。
“臣并无他意,臣并无他意啊!”
年过七旬的钱宰知道朱元璋的脾气,若今天解释不清,恐怕命都要丢在这殿上。
“咱身为天子,日日起于四更,披星戴月,理政批章,昼夜不休,尚且自甘辛苦。
这是为了什么?”
朱元璋盯着钱宰,语气愈发冰冷:“不过是为了不忘创业之艰,体恤百姓疾苦。
你这是不是觉得,大明朝如今已经安稳无事,可以高枕无忧,不必再天天这么早来上朝了?”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齐刷刷跪地,头都不敢抬。
朱元璋此举名为问责钱宰,实则敲打群臣。
若今日不表个态,奉天殿恐怕要见血。
“陛下。
”
“臣每日早朝,从未缺席,只是这几日……”
钱宰显然欠缺自知,也不察言观色,仍在对神情已显烦躁的朱元璋辩解。
他年事已高,此刻却更显糊涂。
“够了。
”
“你不愿早起,又念念不忘故园清闲。
”
“朕也念你年迈,便遂你心愿。
”
“革职为民,去吧。
”
“回乡务农,随你心意。
”
“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
朱元璋目光中藏着寒意。
若非钱宰曾对朝廷有功,今日这奉天殿上恐怕已见血光。
他犯不着留下这样的人扰乱朝纲,贻误百姓。
“陛下。
”
“臣愿重新起步。
”
钱宰大急,连忙拱手向朱元璋恳求。
革职为民与归乡养兵,分明是两种天壤之别的结局。
归养尚能领俸,革职却一无所有。
大明对文臣优厚,哪怕只是六品官,每年也有数百两俸禄。
一旦失去,他恐怕真要落魄乡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住口。
”
“把这首诗刻在奉天门外。
”
“让百姓皆知。
”
“我大明官员须得起自四更,若谁贪图温衾,酣眠至五更,先休妻再辞官。
”
朱元璋走下龙椅,目光如炬,扫视群臣。
有人懵懂,必须有人明白,否则他坐不稳这江山。
“臣遵旨。
”
此时无人敢违逆,就连李善长与刘伯温,也都恭敬跪地,叩首听命。
“臣奏陛下。
”
“凤阳**要犯高峰、黄纲已于昨夜押抵京城。
”
齐王朱涛身着蟒袍,立于刘伯温之侧,随即出列拱手:“陛下,是否召见?”
“带上来。
”
朱元璋淡淡扫了一眼工部左侍郎韩铎,神色未变。
今日若不流血,怕是难服众心。
“带黄纲、高峰。
”
随着宦官尖锐的嗓音响起,御前侍卫押着两人步入奉天殿。
那二人眉宇间依旧傲气未减,对眼前的皇权毫无敬畏之意。
“跪!”
侍卫欲以力压人,令其跪拜。
可高峰与黄纲仍昂首挺胸,哪怕赴死,也要挺直脊梁。
他们绝不向这样的皇帝低头!
“奉天殿上,岂容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