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北境边尘(1/3)
狼肉的腥膻和热量,暂时驱散了身体的冰冷和空虚。
篝火的光芒在狭小的窑洞内跳跃,映照着两张疲惫却异常专注的脸庞。
李铁崖仔细地将烤熟的狼肉撕成小块,分给小乙,自己也缓慢而用力地咀嚼着,每一口吞咽都仿佛在积攒着继续前行的力量。
他一边吃,一边用那柄短刃,就着火光,仔细地将剩下的狼皮剥下,粗略地刮去油脂和残肉。
“把这个裹上。
”他将尚且温润、带着浓重腥气的狼皮递给小乙,“能挡点风寒。
”
小乙接过皮毛,犹豫了一下,还是依言将那粗糙腥膻的皮子裹在了自己破烂的衣衫外,一股暖意混合着刺鼻的味道包裹了他。
李铁崖自己也割下一块较大的皮子,勉强裹在空荡的左肩和伤臂处,冰冷的皮革接触到伤口,带来一阵刺痛,却也隔绝了部分寒风。
做完这一切,他熄灭了篝火,仔细掩埋了灰烬和残骸。
“走。
”
没有多余的话语,两人再次钻出窑洞,融入了黎明前最深的黑暗。
这一次,脚步虽然依旧踉跄,但似乎多了一丝微弱却坚定的方向感。
向北。
他们避开任何可能有人烟的道路,专挑最荒僻的野地、山沟跋涉。
饿了,就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侥幸逮到的田鼠、冻僵的蛇、甚至苦涩难咽的草根树皮。
渴了,就啃食冰雪。
李铁崖凭借多年军旅生涯磨砺出的野外生存本能,艰难地维系着两人的性命。
伤口在恶劣的环境下时好时坏,反复发作,高烧几次险些夺走李铁崖的意识。
但他每次都硬生生扛了过来,用意志力对抗着身体的崩溃。
小乙也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照顾李铁崖,寻找食物水源,警惕地观察四周,那双原本稚嫩的眼睛里,渐渐染上了与年龄不符的沧桑和机警。
他们像两只受伤的孤狼,在茫茫荒原上沉默而坚韧地移动,留下的足迹很快就被风雪掩埋。
数日后,地形开始逐渐变化。
平坦的荒原被起伏的丘陵取代,植被更加稀疏,风沙更大,气候也愈发酷寒。
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种不同于内陆的、更加粗粝旷野的气息。
他们知道,应该已经接近或者说进入了河北与卢龙、河东等镇交界的缓冲地带。
这里名义上或许还归属某个藩镇,但实际控制力薄弱,多是三不管的地界,盗匪横行,各族杂处,形势复杂,危险,却也意味着更多的混乱和……可能的机会。
这天傍晚,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发现了一个极小、几乎被废弃的村落。
只有寥寥几户人家,土坯房低矮破败,烟囱里冒出的炊烟也稀薄得可怜。
谨慎起见,李铁崖让小乙留在远处隐蔽,自己则卸下显眼的狼皮,整理了一下破烂的衣衫(尽量让它看起来像个逃难的普通流民),拄着一根削尖的木棍,踉跄着走向村口。
村口歪斜的木棚下,坐着两个穿着臃肿、脏兮兮羊皮袄的老人,正就着一点微弱的火光搓着草绳,看到李铁崖这个陌生面孔,浑浊的眼睛里立刻露出警惕和畏惧的神色。
“老丈……”李铁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虚弱无害,“行行好……逃难路过……讨碗热水喝……”
一个老人迟疑了一下,打量着他狼狈不堪、面带病容的样子(这倒不是装的),尤其是那条空荡的袖子,眼中的警惕稍减,叹了口气,对旁边一个蹲在地上玩泥巴的小孩子嘟囔了一句含糊的土话。
那小孩怯生生地跑回屋里,端出来一个破口的陶碗,里面是半碗温吞的、带着怪味的浑水。
李铁崖道谢接过,慢慢喝着,目光却飞快地扫视着这个小小的村落。
贫穷、闭塞、绝望,是这里的主调。
但他也注意到,角落里堆放着一些不同于农具的、像是用于狩猎或争斗的粗糙武器。
“老丈,这里……是什么地界?”他喝完水,低声问道。
老人含混地说了个地名,李铁崖从未听过。
他又试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