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开香堂(1/3)
1928年10月18日,阴历九月初六,英租界东区,临近太古洋行码头的一座仓库之中,数十辆的小汽车停在仓库门前的空地上,不断地有胶皮车,拉着长袍打扮的江湖人士,陆陆续续的来到这座仓库的门口。
仓库的围墙门口,几十名身穿黑色长袍的壮汉,正在一一盘问进入仓库的人。
围墙的外面,更是有穿着黑色警察制服,头上包着围巾的印度阿三巡捕来回的巡逻,将看热闹的人群驱散。
有爱打听事的胶皮,把车上的客人拉到了仓库门口之后,还非得拉着人家问:“老大,你们这是要干嘛啊,弄得这么热闹,连印度巡捕都弄过来看门……”
这位刚从胶皮车上下来的,一看就是江湖中人。
他拿出一张伍角的银元券,递到了车夫的手中,笑着说道:“今天可是个好日子,袁二爷大开香堂,收关门弟佬。
上海滩三大亨知道吗?三个人来了俩。
今天这种大场面,几十年才能碰见一次!你啊,小刀剌屁股——开眼去吧!拿着,别找了,爷今天高兴…………”
因为最早是水手行帮,青帮的收徒仪式,按照古法来说,应该在船上举行。
不过这几十年间,青帮基本上都已经上了岸,所以在船上收徒的仪式一般改在偏僻的祠堂或者公所进行。
袁克文为了收王汉彰为弟佬,专门找英国人借来了太古洋行边上的这座仓库。
这里面积足够大,又足够的隐蔽。
再加上门口戒备森严的盘问,外人根本不可能混进来。
仓库之中,香堂早已经布置完毕。
北面的那面墙上,挂上了一块巨大的明黄色细布,营造出佛光普照的视觉效果。
靠墙搭建了巨大的神坛,中间供奉着青帮的罗祖神像,两侧分列着翁、钱、潘三位祖师的牌位。
牌位下面的香炉旁,放着五支包头香。
神坛下方的供桌之上,摆放着一只整鸡,一条活鱼和一个猪头。
还有清水一碗,象征着静口明心。
另有白米饭五碗,代表五行相生。
香堂的两侧悬挂着代表青帮的青龙旗,以及一面三角牙旗。
这面三角牙旗上画着日月同辉的图案,中间写着三个大字‘兴武六’,正是袁克文这一脉的旗帜!
香堂的地上铺着红地毯,左侧摆着一张太师椅,这是今天要收徒的本命师,也就是袁克文的座位。
在香堂的右侧,另外摆放着三张椅子,分别是引见师、传道师和证盟师的座位。
所谓引见师,就是新徒加入青帮的引路人。
需要对新徒的身家背景、人格品德进行初步的审查。
在通过审查之后,代表新徒向本命师递交门生帖子。
传道师则是开香堂的核心人物,需要主持‘净口’、‘传法’等关键环节。
逐条向新徒宣读青帮的十大帮规以及十禁、十诫等戒律,并且还要特别强调违反帮规的后果。
在完成所有仪式之后,传道师会将象征着青帮身份的‘海底折子’交给新徒。
最后这位证盟师,负责监督香堂之中的每个环节是否符合祖制。
如果开香堂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的疏漏,证盟师有权利叫停仪式,重新进行。
除此之外,证盟师还需要在所有仪式全部结束之后,签署回帖,确认新徒的入帮资格。
日后若师徒之间出现纠纷,或者辈分上的争议,证盟师就是最后的裁决人。
所以,这位证盟师必须有辈分最高,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担任。
王汉彰的引见师,由袁克文的师兄,上海的苏北青帮大佬刘登阶来充当。
刘登阶在上海闸北、杨树浦一带势力极大,就算是三鑫公司,也要卖他几分面子。
随同刘登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