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隔壁村的“逃难大部队”(2/3)
住下来吗?”阿翠拽着李砚的衣角,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村里本就缺粮,再多这么多人,怕是连野菜都不够挖了,她昨天藏在石缝里的半袋野栗子,还想着留到冬天呢。
李砚没说话。
他看着逃难的人群里,有个和阿翠差不多大的小姑娘,正背着个比她还高的包袱,包袱上打了好几个补丁,走几步就停下来捶捶腰,额头上全是汗。
那姑娘的辫子跟阿翠一样扎得歪歪扭扭,只是上面沾的不是泥土,是已经发黑的血渍,看着触目惊心。
村长和几个老人蹲在槐树下商量,烟袋锅子“吧嗒吧嗒”响个不停,烟雾缭绕,把他们的脸都罩得模糊不清。
“收留吧?都是邻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前还互相换过种子呢……”
“咋收留?咱村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再添上百十来号人,喝西北风啊?家里的娃昨天就没吃饱,哭了半宿!”
“可……可总不能把人赶走吧?兵说不定就在后面,他们出去也是个死……咱不能做这伤天害理的事啊!”
李砚听着他们的争论,忽然想起地球的纪录片。
战争年代的难民潮,从来都不只是“人多”的问题,它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池塘,会搅乱整个村子的资源分配——粮食、住处、甚至干净的水源,都可能引发新的冲突。
小规模的劫掠尚且能勉强应付,可一旦有大批难民涌入,青竹村这点家底,撑不了三天就得见底,到时候怕是要内讧。
“张大爷,”李砚走过去,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稳当些,“兵是啥时候去黑石村的?抢了多少粮?有没有说要往南边来?”
张大爷愣了愣,显然没料到这个年轻先生会问得这么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又被绝望覆盖。
他想了想说:“前天下午来的,来了二十多个兵,骑着马,把各家的存粮搜了个遍,装了五大车!临走时说……说要去南边的村子‘征’,还说‘抗粮者,烧村’……那语气,凶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砚心里一沉。
二十多个兵就敢洗劫一个村,说明这支部队纪律涣散,更像是散兵游勇。
而“往南边来”这句话,几乎是明着说要对青竹村动手了,这可不是好兆头。
“先生,这可咋办啊?”有村民慌了,声音都在抖,“咱村的粮刚够吃到秋收,再来兵抢一次,怕是要饿死了!去年冬天就有人饿晕过去,今年可不能再这样了!”
李砚看着人群里那些麻木的脸,忽然觉得后背发凉。
黑石村的今天,很可能就是青竹村的明天。
这些逃难的人,与其说是来求助,不如说是来传递一个信号——战争的野火,已经烧到门口了,再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
他深吸一口气,对村长说:“叔,先让乡亲们进村吧。
找几间空着的柴房,让他们歇歇脚,把受伤的先安置好。
然后各家凑点吃的,哪怕是野菜粥也行,先让他们填填肚子,不然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