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渊缉凶> 第36章 疗养院的诡异守卫:非正规安保的背景调查
第36章 疗养院的诡异守卫:非正规安保的背景调查(1/3)
启明孤儿院旧址的线索还未启程追查,刑侦支队的紧急会议就打破了短暂的规划。
投影仪上定格着疗养院北门的监控截图,画面里三个身着黑色制服的男人正交叉巡逻,站姿挺拔如松,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与普通安保截然不同的凛冽气场——袖口刻意遮住的纹身边缘、腰间不自然隆起的硬物轮廓、以及行走时避开监控死角的默契走位,都在无声地昭示着他们的不寻常。
“这不是常规安保该有的状态。
”江澈指尖点在屏幕上,放大其中一人的侧影,“标准安保巡逻会遵循固定路线,每十五分钟打卡一次,且不会刻意规避公共监控。
但这三个人,巡逻路线是动态变化的,覆盖了疗养院所有隐蔽出口,甚至对我们前几天布下的隐蔽侦查设备位置了如指掌——昨天下午,我们安在围墙外的红外摄像头,就是被他们以‘清理杂草’为名义悄无声息拆除的。
”
林砚坐在会议桌一侧,目光紧锁着监控截图里男人的手部动作。
他们的手指始终保持在腰间两侧,指尖微微弯曲,这是长期握持枪械形成的肌肉记忆,绝非普通保安能养成的习惯。
更让他在意的是,其中一人领口露出的半截金属挂牌,形状与他童年记忆里孤儿院安保佩戴的标识极为相似,只是颜色从银色变成了黑色。
“调取疗养院的安保合同。
”林砚开口,声音带着刚从创伤回溯中抽离的沉郁,“我要知道这家安保公司的注册信息、人员构成,还有他们与瀚海重工的关联证据。
”
会议结束后,江澈立刻带队前往市局档案库,调取了疗养院的合作备案资料。
令人意外的是,提供安保服务的“磐石安保公司”注册时间仅有一年,注册资本仅为最低标准的五十万元,办公地址登记在城郊一个废弃的仓库,联系人电话更是空号。
“典型的空壳公司。
”负责核查工商信息的年轻警员皱着眉,“股东信息显示是两个自然人,但身份信息都是伪造的,人脸识别比对不到任何有效记录。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根本就是为了给疗养院提供安保而临时注册的,背后肯定有人操控。
”
江澈指尖敲击着桌面,目光落在档案袋里的安保人员名单上。
名单上的十个人,姓名、身份证号一应俱全,但当他将信息输入全国人口信息系统时,却发现其中八人的身份证号对应的都是已故人员,另外两人的身份信息虽然真实,却属于偏远山区的农民,从未有过任何安保从业记录。
“替身身份。
”江澈眼神凝重,“这些人根本不是名单上的人,他们用虚假身份掩盖真实背景,目的就是隐藏自己的来历。
”
与此同时,林砚正在分析从监控录像中提取的安保人员行为数据。
他将巡逻路线、停留时间、观察角度等信息输入心理侧写模型,很快得出了结论:“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甚至可能有过特种部队服役经历。
他们的巡逻模式更像是战场警戒,重点不是防范普通闯入者,而是阻止内部人员逃脱,以及掩盖地下区域的秘密。
”
他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红色区域集中在疗养院地下一层的通风口、消防通道和隐蔽楼梯处:“他们的巡逻重心完全围绕地下一层,每小时会对这些区域进行一次加密排查,而且每次排查都有两人一组、交叉掩护的默契。
这种战术配合,普通安保公司根本训练不出来。
”
为了摸清安保人员的真实背景,江澈决定从外围入手。
他带领侦查员乔装成装修工人,在疗养院附近的小卖部、餐馆走访。
一位开了十年便利店的老板提供了重要线索:“那些保安怪得很,从来不在附近吃饭,也不跟人说话,每天都是统一坐车来,统一坐车走,车子是那种没有牌照的黑色商务车。
”
老板还提到,有一次下暴雨,商务车晚点,几个保安在店门口避雨,他听到他们用一种奇怪的方言交流,还提到了“瀚海”“实验体”“清理”之类的词。
“我问他们是哪家公司的,他们立马就不说话了,眼神凶得很,吓得我赶紧躲回店里。
”
根据老板描述的方言特征,江澈联系了语言专家,初步判断是西南边境某少数民族的方言,而那个地区正是我国多个特种部队的集训基地所在地。
这一发现让调查方向更加明确:这些安保人员很可能来自退役特种部队,被瀚海重工高薪招募,专门负责守护疗养院的地下实验基地。
为了获取更直接的证据,江澈决定冒险实施一次近距离侦查。
他和两名侦查员换上夜行衣,趁着夜色潜伏到疗养院围墙外。
深夜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