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3)
不悟,李牧索性釜底抽薪,借道山阳郡之际,先行搅乱徐州局势。
唯戏志才病重一事,确实出乎李牧预料。
李牧能算尽天下大势,却算不准生死命数。
虽知戏志才早逝,但具体何时因何而亡,不谙占卜之术的李牧自然无从知晓。
要不...我权当不知情?夏侯惇又退半步,讪笑道。
李牧未予理会,凝神思索戏志才强召自己赴许县的深意。
片刻之后。
李牧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豁然开朗。
戏志才虽偶有计较,却非不顾大局之人。
此时强令我赴许县,唯有一个缘由。
毛玠在长安得手了!
按历史轨迹,刘协东归洛阳需耗时年余。
但李牧决不允许历史重演。
否则,曹操将失去先机。
这关乎李牧的全盘谋划。
虽恪守谋士三诫不问不谋,但李牧并非无所作为。
真正的弈者,走一步看十步。
以天地为局,众生为子,方能谋必三策。
【跪求追读,别抛弃我啊!】
第80章医术八斗,华佗与张机(求全订)
夫君此去许县?蔡文姬虽有不舍,却未显小女儿态。
李牧怜爱地轻抚妻子额头:戏志才病危,主公急召,不得不往。
正好借此机会,迎岳父遗骸归葬陈留故土。
提到蔡邕,蔡文姬眼中掠过一抹哀伤。
自陈留将蔡文姬许配给李牧后,蔡邕便无牵挂地前往洛阳。
后来董卓强行迁都,将洛阳军民驱往长安,蔡邕因替董卓哭丧而被王允处死。
长安战火连绵,蔡邕的遗骨只能安葬在长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法让父亲魂归故土,这始终是蔡文姬心中难解的遗憾。
虽然蔡文姬平日不曾提及,但李牧洞察人心,自然明白她的心事。
李郎,我——蔡文姬欲言又止。
她既盼望李牧能将蔡邕遗骨带回陈留,又担心他前往长安会有危险。
不必忧虑!李牧眼中闪烁着傲然与自信:我是谁?智冠天下的李牧!区区西凉贼寇,弹指间便可令其灰飞烟灭!
那夜,蔡文姬罕见地主动邀请李牧鼓瑟吹笙。
次日,李牧将蔡文姬安置在清泉小筑,又请来夏侯惇的家眷同住。
夏侯惇见李牧如此安排,欣然应允,并向李牧保证蔡文姬在濮阳的安全。
有东郡太守夏侯惇的家眷在此,谁敢造次?
李牧不同于刘备,他不会为事业舍弃家人。
在李牧看来,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
若连家人都护不住,何谈治国平天下?
官道上,骏马奔驰,虎贲疾驰。
李牧郑重嘱咐许褚:到了许县,我会将你举荐给明公,这是对你父亲的承诺。
做明公的宿卫,只需记住一条:唯命是从!
不论是亲族、举荐人,还是明公的子嗣妻妾、宗族爱将,你只听明公一人之令!
这是你许褚的立身之道。
想要建功封侯、福泽后代,就必须恪守此道。
伴君如伴虎,切莫鲁莽!
许褚肃然:先生教诲,许褚铭记于心!
他虽憨厚却不愚钝。
宿卫是托付生死之人,若有私心,便是将性命交予随时可能反戈一击之人。
因此宿卫之选向来严苛。
当然,某位睡觉也睁眼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