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龙背岭中,小采药郎(3/3)
腰间的两只竹筒,里面装着清水和饱腹口粮。
小陆沉咕咚咕咚饮了几口,喘匀气之后,又吃起糠米制成的干饼子。
这口感就像啃树皮,粗糙噎人,还剌嗓子。
尽管难以下咽,却是采药客最常吃的口粮。
因其耐饥,挨得住饿。
“饱腹感极强……”
小陆沉脑袋瓜又冒出一个陌生词。
山风吹得后边的密林摇起绿浪,小陆沉咀嚼着干硬口粮,眼里透出十足期冀。
只要不签卖身契,继续做他的采药客,这日子,总归能有点盼头。
……
……
日头西沉,下山小道渐渐热闹。
采药客不在山中过夜,也是规矩。
龙脊岭瘴气密布,一到晚上如同禁地,只有积年老辣的赶山把头才敢闯一闯。
山脚下一溜儿都是支起来的摊子,有卖水卖吃食的小贩,也有专门替药铺子收货的牙人。
所谓牙人,便是充当中介、做担保的角色。
茶马道的商队来来往往,像丝绸、茶叶、牲畜这些大宗交易,都需要牙人牵线搭桥,撮合立契。
“沈爷,我这可是好东西!您瞅瞅,上年份的石斛!”
背篓挂着铜铃铛的跟山郎,个个兴冲冲奔到靠东边的那处摊子,拿出自己辛苦大半日挣来的药草。
“你采早了,没到火候,茎条也坏了,一条三十二文。
”
被唤作“沈爷”的摆摊老汉,只淡淡扫了一眼,便给出实价。
他左手捏着烟枪,有一口没一口吧嗒抽着,脚边几只大竹筐里,已经摆满各种药草。
这老汉姓沈,曾经做过龙脊岭的把头。
把头就是跟山郎里最厉害的,正儿八经采过大药宝药的拔尖人物。
他们往往身边纠结十几号人,每次赶山必然满载而归。
很受其他采药客的敬重!
“沈爷!您再瞧瞧,这石斛……”
那个跟山客还想讨个价,却遭到沈爷旁边的壮汉劈头痛骂:
“不长眼的狗东西!沈爷的法眼何时出错过?都断定你这石斛不抵钱,搁这啰嗦什么!不愿卖就滚一边去!”
跟山郎缩起脖子,哪敢顶嘴,讪讪笑道:
“依沈爷的,三十二文,我这有小半筐,差不多四十条。
”
沈爷仍旧抽着旱烟,没拿正眼看人:
“要铜板,还是碎银?”
四十条品相尚可的石斛,大约值一千两百八十文。
倘若要换成银子,只能得一两左右。
因为银比铜贵,有时候想兑一两银子,可能需一千四五百文。
“肯定是铜板!小民买米买炭哪里用得着银子!”
跟山客嘿嘿笑道,伸出双手,接过壮汉给出的一吊大钱,乐滋滋走了。
沈爷收货,向来公道,虽占不着啥便宜,但结钱最爽快。
是以,跟山郎都愿意卖到沈爷这儿,求个踏实。
三三两两的采药客挨个凑到摊子前,沈爷都只瞧一眼,然后报价。
吸取前面跟山郎的教训,后边的采药客都没敢再多嘴。
“六子,又进山了?”
瞧着小陆沉背着竹篓过来,沈爷那张老脸不禁多出些笑意。
“见过沈爷。
”
小陆沉放下竹篓,把布掀开,恭恭敬敬道:
“您老瞧瞧,这能值几个钱。
”
沈爷照例瞥上一眼,目光猛地凝住。
“了不起啊,六子!”
始终漫不经心的沈爷,缓缓放下烟枪,认真望着没比竹篓高多少的陆沉。
从那张小板凳站起来,正色道:
“今日龙脊岭,采药客之中,你当为第一!”
喜欢搜山降魔,山海显圣请大家收藏:()搜山降魔,山海显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