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闲话清史> 道光:俭的“抠门皇帝”

道光:俭的“抠门皇帝”(3/3)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的节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政治腐败、经济体制僵化、军事落后等深层次问题。

     七、节俭与用人:矛盾中的抉择 在用人方面,道光的节俭理念也产生了奇特的影响。

    他倾向于重用那些表面上节俭的官员,认为节俭之人必定廉洁奉公,能为国家节省开支。

    比如曹振镛,这位三朝元老,以善于迎合道光的节俭喜好而闻名。

    曹振镛上朝时,常常穿着打着补丁的朝服,道光见了十分欣慰,对他愈发信任。

    曹振镛深知道光不喜大臣们发表长篇大论,于是每次上奏总是挑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言辞简洁。

    道光觉得他务实节俭,不做虚文,对他极为倚重。

     然而,曹振镛实则是个老谋深算、善于明哲保身之人。

    他在朝中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打压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却不愿迎合道光节俭作秀的官员。

    有一次,一位年轻官员上奏,详细阐述了改革科举制度以选拔更多实用人才的建议,且有理有据。

    但曹振镛却在道光面前进谗言,说这位官员是在卖弄学问,故意长篇大论耗费皇帝时间,不符合节俭务实的作风。

    道光听信了曹振镛的话,对这位官员的建议置之不理。

    这导致朝廷中真正有识之士逐渐被边缘化,而像曹振镛这样的庸官却能平步青云,进一步加剧了朝廷的腐败与无能。

     八、节俭的“假象”与社会现实 尽管道光大力倡导节俭,然而这种节俭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假象”。

    在宫廷内部,表面上一切都遵循着道光的节俭要求,可暗地里却依然存在着诸多浪费与腐败现象。

    内务府的官员们,利用道光对物价的不了解,大肆虚报账目,中饱私囊。

    就像前文提到的补丁事件和片儿汤事件,皆是他们敛财的手段。

     而在民间,百姓们却并未因皇帝的节俭而受益。

    由于政治腐败,官员们层层盘剥,苛捐杂税繁多,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沿海地区,因为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传统的手工业纷纷破产,大量工人失业。

    内陆地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的清朝社会,一边是道光在皇宫中执着地践行着他的节俭之道,做着看似节俭的表面文章;另一边则是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强烈的反差,深刻地反映出道光的节俭不仅未能挽救清朝的颓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社会的真实问题,使得矛盾愈发积累,为清朝的覆灭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九、历史迷雾中的道光 道光皇帝在历史的迷雾中,以其独特的节俭形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无奈。

    他试图以节俭为药方,治愈清朝这一重病缠身的庞大身躯,却因方法不当,用力过猛,陷入了抠门的怪圈,最终适得其反。

     后世对他的评价,往往聚焦于他的节俭与鸦片战争的惨败。

    有人认为,他的节俭是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只是时运不济,在复杂的历史洪流中无力回天。

    但更多人觉得,他的节俭不过是一种狭隘的自我满足,是对现实问题的逃避。

    他没有勇气和智慧去全面改革,解决清朝深层次的矛盾,而是选择在节俭的虚幻表象中寻求安慰。

     无论如何,道光皇帝的故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治国理政绝非简单的节俭或奢华之分,而是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果敢的决策能力以及对复杂局势的准确判断。

    道光在历史舞台上的尴尬表演,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封建王朝末期的腐朽与挣扎,也让后人在反思中不断汲取智慧,以避免重蹈覆辙。

     十、余波:道光节俭之风的后续影响 道光驾崩后,他所倡导的节俭之风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烟消云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宫廷风气和政治走向。

    咸丰即位之初,或许是受道光长期以来的言传身教,也试图延续节俭的传统。

    然而,此时的清朝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英法联军又在沿海地区蠢蠢欲动,国家财政支出如决堤之水,难以遏制。

     咸丰虽有心节俭,但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节俭已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为了应对战争,大量的军费开支使得国库迅速空虚,咸丰不得不打破道光时期的一些节俭规制,增加赋税、售卖官职等手段纷纷登场。

    这一系列举措虽在短期内缓解了财政压力,但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腐败和矛盾。

     而在宫廷内部,道光时期表面节俭、实则腐败的风气依旧暗流涌动。

    后宫之中,太监宫女们虽不敢公然违背节俭的规定,但私下里却依然存在着浪费和克扣的现象。

    例如,内务府在采购物资时,依旧延续着虚报价格的陋习,只不过手段更加隐蔽。

    这使得宫廷的节俭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形式,无法真正为国家节省开支。

     从政治层面来看,道光节俭之风所引发的虚假节俭表象,让官员们学会了迎合与作秀,而忽视了对实际政务的处理。

    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了咸丰朝,导致官员们在面对国家危机时,依然习惯于粉饰太平,不敢直面问题。

    例如,在与英法联军的谈判中,一些官员为了迎合咸丰的心意,隐瞒了英法联军的真实意图和强硬态度,导致清朝在外交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总之,道光的节俭之风,虽然初衷或许是好的,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时代的复杂性,不仅未能挽救清朝的衰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的宫廷和政治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清朝走向衰落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注脚。

     喜欢闲话清史请大家收藏:()闲话清史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衙役凌云志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倚天屠龙,张无忌的逆袭 九两金 大明MC系统 大宋闲医 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 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 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中国古代奇闻录 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 恋爱脑与不高兴[GB] 末世魔女异闻录 边军:从女囚营开始 仙道第一被我斩情证道后 新玉箫英雄传 温柔男主改拿绿茶剧本 全宗门都是我马甲 药王谷伪父女 (师徒,1v1) 隋唐英雄养成记 医武龙诀 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封御三国:潜龙问鼎 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 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 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我在大明当销冠 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 嗨!我是朱祁钰 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 丐帮神丐 重生成为李承乾 红楼之百变奇瑛 灵麓拾芳 我在大周是天子 影视诸天:开局成为华山叛徒 反贼 九两金 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 三国之青龙镇世 宋骑天下 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 大汉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