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之门的异常(1/3)
2147年,蓝星西北沙区,东经92°,北纬40°——这里是“沙海一号”人之门传送站点,也是蓝星与沙区矿场连接的核心枢纽。
清晨七点的沙漠还带着夜寒,地表温度仅12℃,但东边的天际线已被朝阳染成金红色,像一块烧红的铁板压在沙丘尽头。
随着太阳缓缓升起,热浪开始从沙粒中渗出,空气渐渐扭曲,远处的矿场运输车变成了晃动的虚影,车轮卷起的黄沙在风中弥散,形成一道道短暂的黄色雾霭。
“沙海一号”站点矗立在沙漠与戈壁的交界处,主体建筑由耐高压的碳化硅合金构成,呈半环形包裹着中央的人之门。
站点外墙布满了太阳能板,在朝阳下泛着暗蓝色的光,板缝间还残留着昨夜风沙堆积的细沙。
半环形建筑的入口处,两台银色的安检机器人正逐一对进入人员进行扫描,机械臂上的红光扫过衣物时,会发出轻微的“嘀”声。
中央广场上,那座巨大的人之门格外醒目。
高约十米的银色拱门由三段钛合金拼接而成,衔接处的能量密封胶泛着淡紫色,像凝固的星河。
拱门两侧的能量柱直径约两米,底部连接着地下五十米深的核聚变反应堆,柱身缠绕着螺旋状的能量导管,导管内的蓝色液态能量正缓慢流动,在管壁上留下转瞬即逝的波纹。
拱门顶端的合成晶体直径足有一米,晶体内部布满了树枝状的裂隙,蓝色的脉冲光正顺着裂隙规律闪烁,将周围的沙粒都染上一层冷冽的蓝光。
“都围过来!最后强调一遍操作流程!”
周明的声音在广场上响起,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防沙服,领口和袖口的魔术贴都贴得严严实实,脸上戴着防风护目镜,镜片后的眼睛扫视着面前的二十名实习学生。
他手里拿着一块全息平板,屏幕上正显示着人之门的内部结构剖面图,红色的箭头标注着能量流动的路径。
“第一步,身份验证——每个人的身份卡里都有专属的能量编码,必须在验证台完成匹配,一旦编码错误,传送平台会立刻锁死。
第二步,能量晶体加载——你们手里的蓝色晶体是单次传送专用,注入能量柱后要确认晶体完全嵌合,不能有任何缝隙,否则会导致能量泄漏。
第三步,坐标锁定——沙区矿场有三个子站点,坐标已经预设在操作器里,严禁私自修改,明白吗?”
“明白!”学生们齐声回答,声音里带着几分兴奋和紧张。
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正式的人之门,纷纷好奇地打量着那座银色拱门,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照,却被周明及时制止:“不准拍照!站点内所有区域都属于保密范围,违反规定的直接取消实习资格。
”
黄叶站在队伍末尾,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玉佩。
防沙服的内层贴着皮肤,玉佩的温润感透过布料传来,像是一颗安静的心脏在掌心跳动。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人之门的金属拱门上——那些螺旋状的能量导管纹路,竟和玉佩上金色纹路的走向惊人地相似,尤其是导管衔接处的节点,与玉佩纹路的交汇点几乎完全吻合。
“在看什么?”
一只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黄叶回头,看到陈默正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块蓝色的能量晶体。
陈默也穿了件防沙服,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我看你从上车就魂不守舍的,是不是在想你爸妈当年的事?”
黄叶没有否认,只是点了点头。
这次实习,陈默是主动申请和他一组的,美其名曰“怕你一个人出事”,其实是想帮他多留意关于地之门的线索。
昨晚在住宿区,陈默还偷偷给他看了一张从档案馆复印的老地图,上面标注着三年前父母维护的地之门位置,就在站点东边三十公里的一片雅丹地貌区,地图上还用红笔圈出了“禁入”的范围。
“别太着急,”陈默压低声音,把能量晶体塞进他手里,“等实习结束,我们可以偷偷去东边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点什么。
不过现在得先把周导的话听进去,这人之门可不能瞎操作。
”
黄叶接过能量晶体,指尖触到晶体冰凉的表面,内部的蓝色能量在阳光下微微流动。
他攥紧晶体,又摸了摸口袋里的玉佩,突然感觉到玉佩传来一丝微弱的震颤,像是在回应晶体的能量。
“下一组,黄叶、陈默,身份验证!”
验证台的工作人员喊道,打断了他的思绪。
黄叶深吸一口气,和陈默一起走向验证台。
验证台是一个半米高的金属台,台面上嵌着一块全息屏幕,屏幕下方有一个身份卡插槽。
工作人员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指关节处还有一道浅褐色的疤痕,他穿着站点的橙色工作服,胸前的铭牌上写着“马建军”。
黄叶将身份卡插入插槽,屏幕瞬间亮起,淡蓝色的界面上快速滚动着他的个人信息:“姓名:黄叶;所属单位:星际科技学院;专业:传送门工程;实习权限:人之门基础操作(仅限沙区矿场1号子站点);亲属关系:父亲黄志强(失联),母亲苏婉(失联)。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志强……”马建军看到这个名字,动作顿了一下,他抬起头,摘下防风护目镜,露出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你是黄志强研究员的儿子?”
黄叶心里一紧,点了点头:“是的,马师傅,您认识我爸?”
“算不上认识,但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