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分类售鱼借马车 县城奇遇拓销路(1/3)
晚饭的余温还裹着鱼鲜的香气,林逍和虎子就拎着煤油灯蹲在了院子里。
三百来斤鱼在雪地里码成了小山,月光洒在冻硬的鱼身上,泛着青灰色的冷光。
“虎子,咱先把鱼分三类。
”林逍从墙角摸出三个大竹筐,用树枝在雪地上画了三道杠,“最上面这筐放三斤以上的鲤鱼、黑鱼,这是上等货;中间这筐放一斤到三斤的草鱼、鲫鱼;最下面这筐装小杂鱼,穿钉子、柳根鱼都往这儿放。
”
虎子拎起一条足有四斤重的黑鱼,笨手笨脚地往最上面的筐里放,鱼身冻得发僵,滑溜溜地差点脱手。
“逍儿哥,镇上供销社收鱼才八毛一斤,咱分这么细干啥?”他挠着后脑勺,呼出的白气在煤油灯旁散开。
林逍正用稻草把几条大鲤鱼捆成串,闻言抬头笑了:“镇上人少,哪能吃下三百斤鱼?咱得拉去县城卖!大鱼肉多,能卖上价;小杂鱼便宜,给人家搭着卖,好出手。
”
虎子眼睛一亮:“去县城?我还没去过呢!”“等卖了鱼,哥带你吃县城最有名的肉包子!”林逍拍了拍他的胳膊,手上动作不停。
两人借着煤油灯的光,足足忙活了一个时辰,才把鱼分好类。
最上面的筐里装了约莫八十斤大鱼,中间的筐子有一百二十斤中等鱼,剩下的一百来斤全是小杂鱼,分别用厚实的粗布盖着,压上几块石头防野狗偷。
“虎子,你在家看着鱼,我去三爷爷家借马车。
”林逍吹灭煤油灯,往堂屋喊了一声“娘,我去趟三爷爷家”,就裹紧棉袄往家属区跑。
红卫农场就三爷爷家有一辆胶轮马车,平时用来拉化肥、送公粮,是农场的宝贝疙瘩,一般不往外借。
但林逍知道,三爷爷最疼他,只要说明用途,肯定会借。
三爷爷家的灯还亮着,林逍推开门时,老人正坐在炕边补袜子。
“三爷爷,跟您商量个事。
”林逍凑到炕边,把分鱼要去县城卖的事说了一遍,“三百斤鱼镇上消化不了,县城人多,肯定好卖。
就是鱼太多,爬犁拉不动,想借您的马车用用,明天一早去,傍晚就回来,保证给您喂饱马料。
”
林守业放下针线,皱着眉想了想:“县城东市场鱼贩子多,你俩年轻,别被人欺负了。
马车可以借你,但得让你爹跟你一起去,有个大人在,稳当点。
”“三爷爷放心,我爹腿还没好利索,在家歇着就行。
”林逍连忙说,“我跟虎子一起去,虎子力气大,没人敢欺负我们。
再说我嘴甜,会说话,肯定能卖好。
”他又把白天捞鱼卖鱼的打算说了一遍,连定价和搭送小杂鱼的主意都讲了。
林守业听得连连点头,起身从墙上取下马车钥匙:“行,马车给你用。
马厩里有半袋黑豆,你拉去喂马。
记住,县城东市场门口有个姓王的管理员,是你爷爷的老熟人,报我的名字,他会照应你。
要是有人找茬,别跟人硬拼,去找王管理员。
”林逍接过钥匙,心里暖烘烘的:“谢谢三爷爷!等卖了鱼,我给您买二斤茶叶!”
回到家时,父亲正蹲在院子里抽烟,看到他手里的钥匙,惊讶地问:“你三爷爷真把马车借你了?”“那可不!”林逍得意地晃了晃钥匙,“三爷爷还让我报他名字找王管理员,保证没人敢欺负我们。
爹,明天您在家歇着,我跟虎子去就行。
”林建国点点头,又叮嘱道:“县城鱼贩子黑,别跟人起冲突,实在卖不动就降价,安全第一。
”
第二天凌晨四点,天还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林逍就叫醒了虎子。
两人牵着马车去马厩套马,枣红色的老马很温顺,套上缰绳后乖乖地站在原地。
他们把分好类的鱼搬上马车,用棉被盖得严严实实——虽然冬天冷,但鱼冻得太硬不好卖,得保持新鲜度。
母亲早已烙好了玉米饼,煮了鸡蛋,装在布包里递给他们:“路上吃,卖完鱼早点回来。
”
“驾!”林逍甩了甩马鞭,马车“咯噔咯噔”地驶离农场。
虎子坐在车辕边,怀里抱着猎刀——那是林逍让他带上的,以防万一。
夜色深沉,只有马蹄声和车轮碾过冻土的声响在旷野里回荡,远处的星星眨着眼睛,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割似的。
“逍儿哥,县城远不远啊?”虎子裹紧棉袄,声音带着睡意。
“不远,四十里地,太阳出来就到了。
”林逍说着,从布包里掏出两个鸡蛋,递给虎子一个,“吃点东西垫垫。
”
天刚蒙蒙亮时,马车驶进了县城。
东市场已经热闹起来,挑着担子的菜农、推着小车的货郎,还有早起买菜的居民,熙熙攘攘地挤在市场门口。
林逍按照三爷爷的嘱咐,找到市场管理员王大叔,报了林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