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司马水镜(2/3)
小。
盐铁之利,不可胜数,可惜南阳为天下治铁中心,却还在袁术手中,让他赚得肥了。
对了,那些流民要统一安置,看看有没有染病的,隔离开来,千万不要传疫,这是最最重要的。
石灰窑快建起来,他们的住处,要用石灰消毒。
找大夫,找好大夫,对了,华佗和张机两位先生在哪里?有没有他们的消息?他们不是哪里有疫病就往哪里跑么?--唉,要是那么着,他们还是别来的好。
总之,少饿死人,不传大疫,就是当前最大的一功。
确定身体没有问题了,再抽调出来做工,以工代赈,筑城、修路、做工、务农、参军,都可以。
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就好些了,唉,明年还要打仗。
这个袁术,怎么这么不是东西!”怎么算怎么时间紧,真让我抓头。
蒯越却在佩服的点头:“越也是想到了这些,既然公子也认为让他们过来比较好,那么越就也这样向主公建言了。
但以此事看,袁术此人着实阴鸷,公子此去,还要多加小心。
”
我点点头。
一路向北,果然看到数不清的流民,一个个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瘦的皮包着骨头,拖儿带女,背包挑担,惨不忍睹。
最让我感到愤恨的是,其中竟然有不少南阳口音的人--董卓再怎么祸害雒阳,也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这分明是袁术的手下借遣散流民之机,为了抢夺南阳的土地和财产,把南阳本地百姓也赶出来了!
还听到不少这样的话:“到襄阳去,到刘使君(使君:对刺史或州牧的尊称)处告袁术去!太欺负人了!”
唉,你们不知道,刘使君眼下也干不过袁术,把自己的儿子都送到袁术处当质子了。
路口处,一个老人垂首坐在路边的木桩上,衣衫很旧,若有所思,似乎已经走不动了。
我跳下马,走上前,把自己的斗蓬披在他的身上,又叫道:“来人,拿些干粮来!”文聘解下自己的干粮袋,连着一壶水,交到老人的手中。
那老人一愣,抬头看看我们,忽然间笑了,问道:“不知道这位小哥怎么称呼。
”
小哥?我一笑,不想此时说出名字,不然岂不是有示恩之意。
不过,文聘已经快言快语的答道:“这是刘使君的公子刘琦。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人点头:“人皆言刘使君父子仁慈,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可惜,刘公子救在下一人,却救不得这数十万流民。
”
我见他起到父亲,当即肃然而立,又听他出言不俗,观其相貌清雅,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双眼明亮,不似普通人,当即起了疑心。
拱手施礼道:“适才小子冒昧,不敢请问老丈如何称呼。
”
“公子客气了,山野匹夫司马徽是也。
”
“啊!您就是名闻天下的水镜先生!”我这下吃惊之极,这位老人居然就是大贤司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