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西安绿色矿山交流会(1/3)
2025年绿色矿山建设政策与创新实践经验交流会议程安排在陕西省西安金莎国际大酒店,这里犹如一座璀璨的宫殿,一楼大厅宽敞明亮,地面铺着柔软的地毯,犹如一片绿色的草地,墙壁上挂着精美的画作,仿佛是艺术的殿堂,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觉。
5月26日下午13:00-22:00,此时的大厅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神情,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七楼宴会厅,装修豪华,金碧辉煌,灯光璀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
七楼中餐厅,环境典雅,布置精致,桌椅摆放整齐,餐具闪闪发光,恰似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早餐:07:00-10:00(凭房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犹如金色的纱幔,让人感到格外温馨。
午餐:11:45-13:00,餐厅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犹如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仿佛是一场欢乐的聚会。
晚餐:17:30-19:00,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餐厅里的灯光柔和而温暖,犹如母亲的怀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
27日,在8:30至8:40这个时间段内,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会议室内的布置简洁而庄重,墙壁上挂着一些与林业和环境相关的图片和标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主持人走上舞台,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在空气中回荡。
他面带微笑地向与会者们问好,那微笑如同春日里的暖阳,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紧接着,在8:40至9:00之后,致辞。
内容如下:
在全球聚焦绿色发展、共商生态治理的重要时刻,在全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节点,我们相聚西安,共同开启绿色矿山建设的深度交流与实践探索,共同探讨绿色矿山建设的中国方案与世界经验。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本次活动协办单位、承办单位和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向长期以来支持绿色矿山建设的各级政府、行业伙伴和社会各界致以诚挚谢意!
一、践行“部局融合”理念,构建生态治理协同体系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核心,强化部门协同、打破领域壁垒,形成了“规划共编、政策共研、项目共推”的工作格局。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积极响应“部局融合”工作,依托绿色矿山推进工作委员会,推动矿业开发与林草生态保护在三个层面深度融合:
(一)政策设计协同化。
在自然资源部指导下,我们参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将林草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纳入矿山开发准入标准。
(二)技术标准一体化。
如林草植被重建技术导则”,明确矿区复垦土地的林草植被配置比例、乡土树种选择等细则。
在云南个旧锡矿修复项目中,按照“部局”融合标准,采用“林草复合种植+微生物土壤改良”技术,使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3倍,植被覆盖率从12%提升至78%,成为“部局协同技术创新”的示范样板。
(三)项目实施联动化
依托“部局”共同推进的“山水工程”等重大生态项目,我们建立“矿山修复-林草碳汇-乡村振兴”联动机制。
例如,在山西吕梁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中,自然资源部统筹土地整治指标,国家林草局支持退化林修复项目,我们引导企业将修复后的2万亩土地用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既提升了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又通过林草经济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二、坚守“两山”初心,构筑生态治理的中国逻辑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也成为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的行动纲领。
依托绿色矿山推进工作委员会这一专业平台,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