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京华迷踪?青石板上的刑侦奇术(1/3)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11章:京华迷踪?青石板上的刑侦奇术
弘治十一年(1498年)?春(三月十五)?京城?西市
暮春三月十五,一场春雨刚过,京城西市的青石板路被冲刷得油亮。
陆砚昭牵着坐骑“踏雪”路过“宝昌当铺”时,正见捕头王奎揪着个瘦高汉子推搡,汉子怀里紧护的翡翠镯子不慎落地,“当啷”一声碎成两半。
“冤枉啊!这镯子是俺娘传下来的!”汉子挣红了脸,草鞋在湿润的石板上蹭出清晰的白印。
陆砚昭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随侍春桃,目光已落在当铺门口散落的泥脚印上。
三枚深凹的足印旁,赫然还有两枚浅淡的孩童脚印,在晨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他蹲下身,用腰间玉佩作为丈量工具,指尖拂过足印边缘:“王捕头,这深印步幅二尺五寸,鞋底有菱形纹路,应是成年男子所留;浅印步幅一尺八寸,鞋底平滑无纹,更像是孩童匆忙跑过的痕迹。
”
王奎挠了挠头,铜哨在腰间晃荡:“陆公子又来管闲事?这贼昨日申时三刻偷了当铺的翡翠,好几个街坊都见他揣着镯子往巷子深处跑!”
“未必是他。
”陆砚昭指向墙角结着露水的蛛网,“蛛网上挂着半片锦缎,丝线细密,与这汉子身上的粗布衣料不符。
且深脚印边缘有溅泥,是急停所致;浅脚印却有明显拖拽痕,更似孩童被人拉扯躲避时留下的。
”他从袖中取出紫檀木匣,打开后取出一枚水晶凸透镜,对准碎镯断面仔细观察,“玉料内应力裂纹呈放射状,是从高处摔落摔碎而非人为击断,说明这镯子本就有暗瑕。
”
当铺老板刘掌柜气喘吁吁地从店内跑出,腰间算盘珠子还在晃动:“陆公子说得对!这镯子昨日未时被前来看当的小童碰掉过,老汉我用树胶勉强粘了,想着今日找匠人修补呢!”
弘治十一年(1498年)?春(三月十五)?宝昌当铺内
陆砚昭走进光线昏暗的当铺,空气中弥漫着樟脑与旧木料的气味。
他蹲在柜台前,用凸透镜对准木抽屉边缘,一缕晨光透过镜片,在木纹间映出微弱的反光。
“春桃,苏木水。
”他沉声道。
侍女春桃熟练地递过青瓷瓶,陆砚昭倾斜瓶身,在抽屉表面轻轻泼洒。
淡红色的液体渗入木纹,几枚模糊的指印逐渐显现。
他又取出细笔,蘸取瓷碟中的蛋清,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指印上。
随着蛋清慢慢干涸,凹凸的纹路愈发清晰,在光线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箕形纹,左手指腹宽大,施力点集中在指根,”陆砚昭用银簪指着指印,“这是长期用左手持物的惯犯留下的痕迹。
”
王奎凑上前,粗粝的手指几乎要碰到指印:“能看出这贼长啥样不?”
“此人手掌宽厚,指关节粗大,应是常握重物之人。
”陆砚昭指向柜台下翻倒的烛台,凝固的烛油呈泼洒状朝右,“烛油泼洒方向朝右,说明凶手右手持烛照明,左手开抽屉。
且抽屉内侧有新鲜刮痕,工具应是……”他突然停住,目光落在后门插销上的几点油渍,“春桃,你闻闻这是什么油?”
春桃俯身轻嗅,眉头微蹙:“回公子,像是胡麻油,带着炒芝麻的香气,倒与西市‘张记油坊’的独门配方很像。
”
正说着,门外传来孩童的啼哭。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跌跌撞撞冲进当铺,怀里紧紧抱着个油纸包,脸上还挂着泪珠:“爹!镯子是这个叔叔给我的!”她伸出沾满糖渍的小手,指向街角正慌忙收摊的糖画师傅孙老实。
此时已近巳时,日头渐渐升高,西市的商贩们开始忙着准备午饭,唯有孙老实的糖画摊前还飘着甜丝丝的香气。
弘治十一年(1498年)?春(三月十五)?西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