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灵脉馆的第一缕晨光(2/3)
候借着天窗的光,整株草都会发亮。
”
二楼的框架搭起那天,雾隐山的木匠王叔带着徒弟们在梁上刻符文。
他们的刻刀很特别,是用腐心藤的主干做的,据说能驱避侵蚀木料的虫蚁。
“这梁上要刻满‘安脉符’,”王叔趴在横梁上,声音顺着木架传下来,“每道符都得对着地脉的走向,错半分都不行。
”
陈默站在地面上仰头看,阳光透过未封顶的梁架,在王叔的工具袋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袋里露出半截木尺,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是雾隐山特有的“灵脉尺”,一寸对应着三里地的灵脉波动。
“王叔,西梁的角度再调半寸,”他扯着嗓子喊,“刚才测了灵脉气,那边的流向偏了点。
”
王叔应了声,徒弟们立刻递过木楔子,敲打声“咚咚”响起,像在给灵脉气打节拍。
三、展馆里的时光碎片
展厅的架子搭起来时,慕白开始往里面摆展品。
最显眼的位置放着块半人高的灵脉石,是从青岚城的灵脉核心处凿来的,石面上天然形成的纹路像幅缩小的七灵草分布图;旁边的玻璃罩里,放着阿虎在东海捡的海螺,螺壳内侧能看到珊瑚虫留下的痕迹,对着光看,像无数颗小星星。
“这里要放溪城的泉眼水样,”她指挥工匠在展柜上钻小孔,“秦长老说用雾隐山的寒冰玉做容器,能让水汽不蒸发,还能映出灵脉的光。
”寒冰玉容器刚摆上,里面的泉水就泛起了淡淡的蓝,与旁边北漠沙棘枝的红光交相辉映。
二楼的议事阁里,陈默在墙上挂地图。
不是寻常的地界图,是用灵脉沙和晨光草汁画的“灵脉走势全图”:青岚城的位置用金色标注,溪城是蓝色,雾隐山是绿色,三地之间用银色的线条连接,那是用东海的珊瑚粉调的颜料,在灯光下会随灵脉气流动微微发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长老的手稿放这里,”他指着墙角的木架,“那本《灵脉杂记》要单独装裱,里面夹着的七灵草标本是咱们跑遍各地收集的,每片叶子都得标上采集的日子。
”
最热闹的是院子里的“故事墙”。
工匠们用孩子们捡的圆石拼出幅壁画:左边是陈默在雾隐山斩腐心藤的身影,右边是慕白在溪城疏导泉眼的侧影,中间是孩子们捧着灵脉幼苗的笑脸。
石缝里被孩子们塞进了各种小东西:半块沙棘果干、片苜蓿花瓣、颗珊瑚珠,连丫丫掉的乳牙都被她自己嵌在最下面,说要“跟灵脉气一起长”。
四、冬至前夜的守候
冬至前一天,灵脉馆的最后一盏灯被点亮时,整座楼都泛起了淡淡的光。
馆门的青石晨光草在灯光下栩栩如生,根须处的灵脉石发出暖黄的光晕;展厅里的灵脉沙顺着纹路流动,像条无声的河;连院子里的故事墙都在发光,石缝里的小东西像撒了把碎钻。
陈默和慕白坐在议事阁的窗边,看着工匠们收拾工具。
老李的凿子被磨得锃亮,放在窗台上,月光落在上面,映出石匠掌心的老茧;王叔的刻刀挂在梁上,刀柄缠着的麻绳随风轻晃,带着雾隐山的松香。
“明天一早,溪城和雾隐山的人就到了,”慕白抱着膝盖,棉袍的领口沾了点灵脉沙,“秦长老说要在馆前的空地上摆宴,用三地的特产:北漠的沙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