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项梁的布局与沛公的抉择(3/3)
他目光扫过蹙眉的刘邦,又掠过项羽漠然的重瞳,最后从虞瑶淡然的倾城容颜移落到她腰间的药箱上——那里面装所有医者垂涎的药品和工具。
他攥紧袖中自绘的阵图,指甲掐进掌心,被轻视,蔑视,甚至无视,却无可奈何。
终是草草行礼领命。
项梁随手抛出的弃子,此刻在他心中埋下了淬毒的荆棘。
望着韩信沉默、失落的背影,虞瑶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或是似曾相知的不安,越来越强烈,想深思却头痛欲裂难以承受,只得作罢。
有了五千生力军(尽管成分复杂)和十员战将(尽管可能各怀心思),刘邦的实力瞬间膨胀至一万四千人!更重要的是,他打出了“奉项上柱国之命,讨伐叛逆雍齿,光复楚地”的旗号!名正,则言顺!
丰县城下,战云密布。
这一次,攻守之势彻底逆转。
刘邦不再强攻,而是充分利用了项梁赋予的“大义”名分和心理优势。
他亲自策马城下,痛斥雍齿背主卖乡、勾结外敌的罪行,历数其罪状,声传四野。
他派人将劝降书射入城中,言明只诛首恶雍齿,胁从不问,并许诺重赏反正者。
项梁拨给的十员将领中,不乏与雍齿旧识或同僚者,他们的喊话,对城内守军(尤其是原秦嘉旧部)的军心产生了巨大的动摇。
雍齿站在城头,脸色铁青。
他没想到刘邦能攀上项梁这棵大树,更没想到对方带来如此强大的兵力和“正统”的旗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城内人心浮动,昔日被裹挟的丰县父老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怨恨和恐惧,连他倚重的豪强也出现了动摇。
周市许诺的援军?远水救不了近火!
总攻在黎明发起。
刘邦指挥若定,将新老部队混合编队,以项梁拨给的将领为锋刃,樊哙、周勃等老兄弟督战其后,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此时的韩信,沉默寡言,除医治伤者相关,其他概不涉及。
城头的抵抗,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绝对的实力差距下,迅速崩溃。
雍齿见大势已去,在亲信死士的拼死护卫下,仓皇打开西门,向着魏国方向狼狈逃窜,连家眷都顾不上了。
丰县城门,终于再次向刘邦敞开!
踏入熟悉的街巷,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和淡淡的血腥。
看着跪伏在道路两旁、神色惶恐又夹杂着羞愧的丰县父老,刘邦心中五味杂陈。
大仇得报的快意,失而复得的狂喜,被背叛的刺痛,以及一种更深沉的疲惫交织在一起。
他走到自家已残破不堪的老屋前,沉默良久,最终只是挥了挥手:“厚葬战死者,抚恤伤亡。
丰县…回家了。
”没有大肆庆祝,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劫后余生的苍凉。
数日后,沛县刘邦的大营前,竖起了项梁的“楚”字大旗。
刘邦率领麾下所有将领和一万四千兵马,正式向项梁献上了归附的诚意。
“沛公刘邦,率部归建!自今日起,唯上柱国项公之命是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邦的声音洪亮,姿态谦恭。
他身后的队伍,军容严整,旗帜鲜明。
项梁亲自出营相迎,扶起刘邦,朗声大笑:“得沛公臂助,如虎添翼!楚地豪杰,今朝聚义!暴秦末日,指日可待!”
他环视着眼前这支由各方力量汇聚而成的庞大军团——江东子弟、陈婴部众、英布锐士、刘邦劲旅、以及收编的各方降卒…旌旗如林,刀枪如海!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充斥胸臆。
他,项梁,此刻真正成为了号令整个楚地反秦力量的、名副其实的统帅!
薛城上空,战云密布,却掩不住那冲霄的肃杀之气。
项梁的目光,越过欢呼的军阵,投向西方栗县。
他知道,与章邯——那个代表着大秦帝国最后武力的男人,最终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而他手中整合的这把楚地之剑,是否足够锋利,能斩断那黑色的帝国枷锁?
虞瑶站在医帐前,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军阵,药囊里,救命的草药与为大规模伤亡准备的烈性麻沸散,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头。
乱世的洪流,正以无可阻挡之势,涌向那名为“定陶”的宿命之地。
喜欢医女楚汉行请大家收藏:()医女楚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