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洋迷雾(3/3)
历史的追光者,也是未来的开拓者。
而远方的忘忧岛,那盏永远为他点亮的灯塔,正守望着归航的方向。
孟买港的咸腥海风裹挟着浓烈的咖喱香气,程远站在致远号崭新的甲板上,摩挲着胸前升级换代的考古队徽章。
这艘配备了最新深潜机器人与多波束声呐的科考船,在暮色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与记忆里木质甲板的探索号形成鲜明对比。
他低头看向腕间的贝壳手链,林薇编织的纹路在海风里轻轻晃动,与远处阿拉伯商船上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共同奏响海洋的序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博士,声呐发现异常回波!技术员小王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程远快步走向操控室,电子屏幕上,阿拉伯海的海底地形图正不断刷新,在北纬15°23′、东经69°17′处,一个规则的矩形阴影如同深海的伤疤。
形状太规整了,不像是自然形成。
老陈的手指划过屏幕,老花镜后的眼睛微微眯起,像不像古籍里记载的海上石城这句话让整个操控室陷入短暂的寂静——传说中,古印度文明曾在阿拉伯海建造用于祭祀的水下城邦,最终因海啸沉入海底。
三小时后,程远穿戴好最新款的常压潜水服,这种装备能让他在200米深的海底自由活动。
当加压舱的舱门缓缓打开,他仿佛踏入一个液态的蓝宝石世界。
深海机器人提前布设的灯光矩阵,将下方的景象勾勒得如梦似幻:巨大的石柱群整齐排列,表面雕刻着半人半鱼的神像,他们手中的三叉戟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磷光。
这是...印度河文明的湿婆神图腾!程远的声音在头盔里颤抖。
眼前的建筑风格明显早于已知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石块接缝处涂抹的白色物质,经光谱分析显示含有未知的粘合成分。
正当他准备采集样本时,潜水服的警报突然响起——水下磁场出现剧烈波动。
漆黑的海水中,无数银色光点如同被惊醒的鱼群,从石柱缝隙中蜂拥而出。
程远的头灯扫过光点,发现那竟是数以万计的微型金属体,它们在空中排列组合,时而组成梵文符号,时而化作盘旋的巨蛇。
老陈!这不是自然现象!他的呼喊被突然增强的电流杂音吞噬,潜水服的推进器也开始不受控制地胡乱运转。
当程远终于挣扎着回到船上,整个人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他颤抖着取出在混乱中采集的金属样本,显微镜下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冷气:这些金属体表面蚀刻着精密的电路纹路,结构复杂程度远超现代纳米技术。
这不可能是古代文明的产物。
实验室主任李教授推了推眼镜,除非...她的声音戛然而止,与程远对视的眼神中充满恐惧。
就在这时,船上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尖锐的蜂鸣,屏幕上跳出一串乱码,紧接着自动播放出一段音频——那是类似鲸歌的吟唱,却夹杂着人类语言的音节:勿触封印...
与此同时,远在忘忧岛的林薇正站在灯塔下。
她怀中的陶片突然发出温热的触感,莲花纹路在月光下泛起奇异的红光。
海面上,平静的潮水开始诡异地逆向流动,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青铜钟鸣,与她记忆中祖父临终前的呓语重叠:当海底钟声响起,古城的眼睛就会睁开...
而在致远号的会议室里,国际考古团队的专家们围绕着新发现争论不休。
美国海洋学家提出这可能是史前高科技文明的遗迹,俄罗斯学者则坚持认为是外星文明的遗留物。
程远望着窗外深邃的海洋,突然想起林薇说过的海底古城传说。
难道,那些被视为迷信的故事,竟隐藏着颠覆认知的真相?
深夜,程远独自来到甲板。
海面上漂浮着发光的浮游生物,如同银河坠入大海。
他下意识摸向贝壳手链,却发现原本圆润的贝壳表面,不知何时浮现出与海底石柱相同的梵文符号。
对讲机突然传来刺耳的静电声,随后是老陈惊恐的呼喊:深潜机器人失去控制!它们...它们在破坏遗址!
程远冲向操控室,电子屏幕上,原本用于勘探的机器人正用机械臂疯狂凿击石柱。
更诡异的是,那些微型金属体再次聚集,在空中组成巨大的警告标识——而标识的中心,赫然是忘忧岛的轮廓。
此刻的忘忧岛,林薇望着突然变黑的天空,成群的飞鱼跃出海面,在沙滩上扭曲挣扎。
她握紧发烫的陶片,终于读懂祖父遗言的真正含义:当海底的秘密被触碰,连接古今的锁链将被斩断,而守护古城的力量,正在寻找新的宿主...
在印度洋深处,被破坏的石柱缝隙中,某种古老的存在正在苏醒。
程远望着失控的深海画面,突然意识到,他们打开的可能不是历史的宝库,而是潘多拉的魔盒。
而解开这一切谜题的关键,或许就藏在忘忧岛那片神秘的海域,以及林薇手中的陶片里...
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考古浮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