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境(1/3)
卯时的晨雾还未散尽,许星遥已经盘坐在墨雪湖畔的礁石上。
湖水拍打着岸边的玄冰,溅起的寒气在他眉睫凝成细霜。
许星遥入宗快一个月了,他依然卡在《引灵洗脉功》第一式的门槛外。
那些世家子弟早在数日甚至十数日前就能引动灵气完成小周天循环了。
“呼吸要沉,意念要轻。
”许星遥默念着莫怀远传授的要诀,双手结子午印按在膝头。
他尝试着想象灵气如月光般自百会穴灌入,但每次那缕微弱的凉意流到锁骨附近就会溃散,像握不住的流水。
湖畔忽然传来脚步声。
林澈提着个青竹食盒走来,锦缎衣袖在晨风中微微飘动。
“星遥兄,又没去膳堂?”他掀开食盒,露出几块晶莹的米糕,“这是用灵谷蒸的,能补中气。
”
许星遥道谢接过,发现米糕上还残留着温热。
这分明是刚出笼就送来的,他心头微暖,却见林澈指尖泛着淡青色光晕——那是完成小周天循环的标志。
“林兄已经贯通天池脉了?”
“惭愧,昨夜才勉强完成三次循环。
”林澈摇头,”南宫羽那帮人前天就能运转九次小周天了。
”
许星遥捏着米糕的手指微微发紧。
这些世家子弟自幼服用灵药,经脉本就比常人通畅,再加上族中长辈提前传授调息法门,自然进步神速。
像他这样的农家子弟,连“气感”都要摸索许久。
“莫师兄说过,修行如种地,急不得。
”林澈似乎看出他的焦虑,”我叔父当年用了两个月才……”
话未说完,晨钟突然响彻群山。
今日的钟声格外清越,隐约带着金石相击的铮鸣。
“是传道钟!”林澈猛地起身,“今日定有要事相授!”
当二人赶到演法殿时,殿前广场立着一座三丈高的青铜日晷。
晷针投影正好落在“辰”字刻度上,莫怀远负手立于晷盘下方,身旁悬浮着九盏青铜古灯,灯焰颜色各不相同。
“今日讲授周天之法。
”莫怀远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广场瞬间安静,“不过在演示之前,需让你们明白修行之路究竟有几重关隘。
”
他袖袍一挥,九盏古灯依次亮起。
第一盏灯焰呈乳白色,火光中浮现出人体经脉虚影。
“第一境,尘胎境。
”莫怀远指尖轻点,灯焰里的小人开始引导灵气在任督二脉循环,“此境有九层,三三而分,谓之初期、中期、后期。
每层需打通一条主脉,九脉贯通后,方能蜕去尘胎,凝成道胎。
”
许星遥紧盯灯焰。
那小人运转的正是他苦练不得的小周天路径——灵气自百会入,沿督脉下行至尾闾,再转任脉上行至天池穴。
如此循环三次,灯焰突然由白转青。
“后续境界依次为灵蜕境、玄根境、涤妄境、劫纹境、空明境、道茧境、太初境、太始境。
”
“不过,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
”莫怀远突然收起古灯,”你们当前要务是完成尘胎境第一层——打通天池脉。
”
他并指成剑,突然点在身旁一名弟子的锁骨下方:“之前已经说过,天池脉在此处,连通手太阴肺经。
”那弟子浑身一颤,皮肤表面竟浮现出淡金色的脉路纹样。
“小周天运行三次,灵气便可在此穴沉淀。
”莫怀远收回手指,“今日所有人需在日落前完成一次完整小周天循环。
做不到者,加练两个时辰。
”
训练开始后,许星遥选了个僻静角落。
他按莫怀远所教,先以三长两短的节奏呼吸九次,待丹田微热后,才尝试引导那缕时有时无的灵气。
第一次尝试,灵气在督脉半途就消散了。
第二次勉强走完任脉,却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到第七次时,他后背已经湿透,太阳穴突突直跳。
“意守丹田,神随气走。
”莫怀远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你太执着于控制灵气,反而成了阻碍。
”
许星遥一怔。
这话让他想起小时候学插秧,父亲说过“手攥得越紧,秧苗死得越快”。
他深吸口气,这次不再强求,只是静静观察呼吸时体内的细微变化。
渐渐地,他捕捉到一丝游走在经脉间的凉意——像初春溪水下潜藏的暗流。
“就是现在!”莫怀远突然低喝。
许星遥福至心灵,以意念轻轻裹住那缕气息,想象它如露珠般沿着脊柱缓缓滚落。
奇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