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降谋逆罪?(1/3)
朱笔落下,墨迹未干。
奏疏的内容,堪称石破天惊。
林越没有去辩解苏晴晚和淮南王的关系,那等于自曝其短,告诉父皇他已经看穿了陷阱。
他也没有请求将选妃之事延后,那是消极怠工,正中下怀。
他,以太子之名,上疏请奏:恳请父皇恩准,允其在京中所有五品及以下官员的未婚适龄嫡女中,自行挑选太子妃,无需名册,只需眼缘。
理由更是冠冕堂皇。
“为君分忧,为国惜福。
太子妃母仪天下,德行当为首位,家世次之。
高门贵女固然贤淑,然小户碧玉亦有温良。
儿臣不愿因选妃一事,致朝堂动荡,党争加剧。
恳请父皇允儿臣寻一‘家世清白’、‘性情敦厚’、‘与儿臣情投意合’之人,共承大宝,绵延国祚。
”
每一个字,都恭敬无比。
每一个词,都孝心可嘉。
但连在一起,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什么叫“不愿因选妃一事,致朝堂动荡”?
不就是在暗指这份名册本身就是党争的产物,是在逼他站队吗?
什么叫真正的“家世清白”?
不就是在讽刺名册上那个看似清白,实则污浊不堪的苏晴晚吗?
什么叫“与儿臣情投意合”?
这更是离经叛道!皇家婚事,讲的是制衡,是利益,什么时候轮到你谈“情投意合”了?
这是一封看似恭顺,实则将了皇帝一军的奏疏!
你不是要考验我的政治嗅觉吗?
我嗅到了,而且我告诉你,这潭水太浑,我不趟!
你不是要我选吗?
我不选你给的,我要自己划定范围,自己挑!
把选择权从皇帝精心布置的雷区,直接扩大到整个京城的低阶官员家庭。
如此一来,苏晴晚那点藏在淤泥里的亲戚关系,瞬间就被稀释得无影无踪。
更重要的是,他把皮球踢了回去,还附赠了一个难题。
如果皇帝同意,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给儿子的名册里有坑。
如果皇帝不同意,那“考验太子”的初衷就变了味,变成了“强逼太子”,传出去,皇帝的面子往哪搁?
林越看着奏疏上的字,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这一招,险。
但富贵险中求,小命也一样。
他就不信,他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那个好面子的皇爹,还能硬把苏晴晚塞给他!
只要能避开这个死局,后续再慢慢想办法躺平……
“砰——!”
就在此时,书房的门被人从外面猛地撞开!
李德全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血色尽失,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殿下!殿下不好了!”
“禁军!是禁军!”
“他们……他们把东宫给围了!”
什么?!
林越脑子嗡的一声,刚刚放下的心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
禁军?
围了东宫?
他猛地站起身,一股强烈到极致的不祥预感,像冰水一样从头浇到脚。
不等他开口询问,一阵沉重而整齐的甲胄摩擦声和脚步声,已经由远及近,轰然传来!
“哐当!”
数十名身披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