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坟墓归来的人(2/2)
信仰基督教的西方社会,教会发现本身处于尴尬(不说艰难)的处境。
教会大力强调死后来世以及从地狱得到救赎的希冀,但却不能对古老的僵尸观点持否定态度,因为僵尸也至少是其教条的部分证明。
因此,教会开始想办法对从坟墓复活、在乡下游荡的僵尸进行解释,“受福的逝者”和“恶魔的逝者”似乎能解释这点。
于是最早的超自然神鬼寓言出现了—把这些寓言称为“鬼故事”似乎不太妥,因为,如今我们对“鬼魂”的理解非常不同—西欧人对鬼魂的认识。
归来的幽灵并不是后来维多利亚时代音乐剧中的缥缈人物,而是非常切实、肉身的存在,它们能吃喝、吸烟、受伤和享受性关系。
据认为,它们也能杀人。
当然,基督传统并不是唯一肯定尸体从坟墓回归的传统。
在西非、埃及和东方文化里,也有所提及此类有僵尸内容的传说和信仰体系。
多年来,这些信仰以及通常非常吓人的僵尸人物成为了西方主流恐怖小说和电影的题材—僵尸、木乃伊,盗尸王或女僵尸—让读者和观众惊悚万分,就像很多世纪以前的僵尸故事一样。
一些医学情况(如僵住症)也在大众脑海中加深了回魂僵尸的认识,得了僵住症的人“死后”并未真正死亡,只是处于昏迷状态,过一段时间会醒来,恢复正常生命。
此类症状可能在以前更加普遍,而且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当时医学发展缓慢。
正如前文所述,盗墓者—19世纪猖獗一时的盗尸犯—也让复活尸体的形象更加恐怖。
当时让社会毛骨悚然、惊恐万分的是这些故事:坟墓被撬开、墓地里的尸体被挖出,强调尸体可能会复活,重新回到凡间。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些看法和信仰回到了更加原始的惊恐,让人回归到更遥远的时期,当时太阳一下山,行走尸体可能就会在大路上大摇大摆地走着。
今天的社会依然保留着这些恐怖元素。
现代很多恐怖故事和“恐怖电影”都有回魂僵尸,用可怕的外形把主人公吓倒(包括读者和观众)。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对坟墓复活的尸体惊恐不及,而且也相信这些尸体是邪恶之代表,会给人类带来伤害。
或许,正因为我们内心都保留着这种古老的恐惧,因此,齐奥费尔·哥迪埃创作了一本不受重视的经典哥特式小说《传奇式死亡》,里面可敬的谢拉皮翁神甫说了一段话,让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我的孩子,我必须警告你。
你的一只脚正在深渊的边缘。
小心不要掉进去。
撒旦的爪子很长,坟墓也不总是值得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