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用童言扳倒九千岁,只是开胃菜(3/3)
确实与李进忠过从甚密,甚至有太监看见李进忠给西李送过珠宝。
王安原本还怀疑西李的毒计与李进忠有关,如今听朱徵妲这么一说,更是笃定了几分。
“妲姐儿还小,这些话别往外说。
”王安站起身,脸上恢复了平日的严肃,“公公会处理好的,不会让东宫倒霉。
”
朱徵妲乖巧地点点头,看着王安匆匆离去的背影,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了作用——王安定会立刻去查李进忠的产业,只要查到实据,李进忠就彻底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王安暗中派了几个心腹太监,去查李进忠在宫外的产业。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进忠不仅在京城开了两家绸缎庄,还借着东宫的名义,向江南的盐商索要“孝敬钱”,甚至把东宫库房里的旧瓷器偷出去变卖。
更严重的是,他还与郑贵妃宫里的太监有往来,把东宫的动静偷偷报给郑贵妃。
王安把查到的证据整理好,连夜禀报了朱常洛。
朱常洛看后,气得脸色铁青——他竟一直被李进忠蒙在鼓里,还差点让他勾结郑贵妃,坏了东宫的事!
“立刻把李进忠拿下!”朱常洛拍着桌子,声音发颤,“押到慎刑司去,严加审问!若是他还敢隐瞒,就往死里打!”
第二日清晨,李进忠就被几个太监从库房里押了出来,直接送往慎刑司。
客氏得知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想要去求情,却被王安派的人拦在寝殿里,连宫门都出不去。
朱徵妲坐在廊下,看着海棠花瓣随风飘落,心里松了口气——李进忠倒了,客氏也成了没爪的老虎,东宫暂时安全了。
可她知道,这还不是结束。
郑贵妃一党绝不会善罢甘休,万历皇帝的态度也依旧不明朗,未来还有更多的风浪在等着她。
四月下旬的一天,朱徵妲又从春桃口中听到消息——万历皇帝因矿税之事,与朝臣吵了一架,又罢了三日早朝。
朱徵妲心里一动,又有了新的主意。
当晚,朱常洛来看望郭氏时,正好看见朱徵妲在玩一套小木偶。
小木偶有皇帝的、有太子的、还有朝臣的,朱徵妲一边摆弄,一边大声说:“皇上爷爷又头疼了,不上朝,大臣们都在宫门外哭。
爹爹是太子,应该帮皇上爷爷上朝,这样大臣们就不哭了!”
朱常洛和郭氏对视一眼,都愣了一下。
郭氏连忙道:“妲姐儿,不许胡说,朝政之事不是小孩子能议论的。
”
朱徵妲瘪着嘴,委屈地说:“我没有胡说!兰心姐姐说,皇上爷爷不上朝,好多事情都没人管,老百姓都在受苦。
爹爹是太子,应该帮皇上爷爷做事,就像爹爹帮皇上爷爷主持经筵一样。
”
朱常洛沉默了。
他何尝不想帮父皇分忧?可他深知父皇的脾气,若是他表现得太过积极,定会引来猜忌。
可若是不做些什么,外廷的议论会越来越多,郑贵妃一党也会趁机挑拨,东宫的处境只会越来越难。
“殿下,”郭氏轻声劝道,“如今矿税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朝臣们对皇上多有不满。
您若此时上疏,请旨处理一些地方上的琐事,比如赈灾、修河之类的,既不会触及权柄,又能显露出您的能力,还能让百姓感念您的好。
这样一来,即便父皇有疑虑,也不会怪罪您。
”
朱常洛沉吟良久,终是点了点头:“好,明日孤便上疏。
”
三日后,朱常洛的奏书递到了万历面前。
奏疏中,他只字不提矿税,只说“近来河南、山东等地有旱灾迹象,臣愿代父皇巡查地方,督促赈灾之事”。
万历正被矿税的事烦得头疼,见朱常洛只提赈灾,不涉权柄,便痛快地准了奏,还赏了他一批银两,让他用于赈灾。
消息传到外廷,朝臣们纷纷称赞太子“仁厚”“勤政”,东林党人更是把朱常洛视作“大明的希望”。
东宫的声望,一时无两。
朱徵妲坐在廊下,看着朱常洛被一群朝臣簇拥着离开东宫,去河南巡查,心里暗暗盘算——太子的地位越来越稳,客氏和李进忠也被打压下去,接下来,该对付郑贵妃了。
夜色渐深,东宫的烛火一盏盏熄灭。
朱徵妲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眼神坚定——她绝不会让历史重演,她要让这东宫,让这大明,都走上一条不一样的路。
而此刻的深宫之中,郑贵妃正坐在寝殿里,看着李进忠被押往慎刑司的密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郑贵妃将密报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朱常洛……朱徵妲……本宫倒是小瞧了你们。
不过,这紫禁城里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等着吧,本宫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大礼’……”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