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稚语定辽饷?圣心育新苗(1/3)
妲姐儿通过“雀儿“了解到
今日,万历心情好,难得上朝。
一个平日里并不起眼的给事中,忽然出列,朗声道:“陛下!臣以为,辽饷短缺,固然是因国库空虚,然亦与辽东巡抚赵楫、总兵麻贵等边臣抚驭无方、理财无术有关!臣听闻,辽东军屯废弛,商税流失,若能使得力干员前往整顿,开源节流,或可稍解饷匮之急,”
此话一出,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瞬间炸开!
矛头直指赵楫和麻贵!表面上是建议整顿,实则是要借此机会,推动辽东人事变动!
叶向高心中一凛,立刻意识到这是浙党趁机反扑!赵楫和麻贵虽非东林核心,但至少是能战之将,若被换下,换上浙党或亲近郑贵妃的人,辽东局势只怕会更糟!
他立刻出列反驳:“陛下!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赵楫、麻贵纵有失察之过,然其对辽事熟悉,亦曾有功于边陲!当务之急是拨发饷银,令其戴罪立功,整饬军纪!岂可因一时之失而自毁长城?”
双方立刻在御前争吵起来,一方咬定边臣失职当究,一方坚持稳定为先,互相攻讦。
万历皇帝看着底下再次吵成一团的臣子,只觉得无比的厌烦和恶心。
边关将士困苦,这些人想的却还是党同伐异,争权夺利!
“够了!”他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嘶哑,“都给朕闭嘴!”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万历皇帝喘着粗气,目光阴鸷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叶向高身上:“叶爱卿,依你之见,当如何?”
就在这时,司礼监太监又悄无声息地送上一份密报——是郭维城关于辽东逃兵及投敌士卒家眷安置问题的紧急请示,其中隐约提及“恐人心浮动,怨气积聚,易生变乱”。
万历皇帝看着那密报,想起了小孙女的童言童语:红红的砰砰响,痛痛,叔叔们在哭,饿肚肚。
。
。
再想想孤山堡的军士,若是有人从中挑唆,一种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
边军不稳,是会燎原的!今日一个堡,明日就是一个城!到时候,别说内帑,就连他的皇位……
他猛地一咬牙,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不足之数……从朕的内帑……拨给!”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皇帝竟然松口动内帑了!而且是为了辽东军饷!
叶向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老泪纵横,重重叩首:“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官员,无论派系,也纷纷跟着山呼万岁。
毕竟,这笔钱能解辽东燃眉之急,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万历皇帝瘫坐在龙椅上,面色灰败,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
那一声“拨给”,如同剜了他的心肝。
但他很快又强打精神,恶狠狠地补充道:“但这笔银子,必须用到实处!朕会派太监监军,前往辽东,核查饷银发放,整顿军屯商税!赵楫、麻贵,朕暂不追究,令其戴罪立功!若再有不效,定斩不饶!”
外面,妲姐儿探头探脑地往里看,她人小,朝臣们只顾着争论不休,并没有注意到这小小身影。
但万历爷爷在揉眉心时,一不小心就瞄到了那个探头探脑的小身板。
万历心中一动。
这个小孙女屡有奇思妙想,或许...或许能有什么不一样的主意?
万历向朱徵妲招招手,示意过来。
朱徵妲迈着小短腿走进来,行了个稚嫩的礼:“妲妲给皇爷爷请安。
”
万历难得地露出笑容:“妲妲来得正好,皇爷爷正有件事烦恼。
”
朱徵妲眨着大眼睛:“皇爷爷为什么烦恼呀?”
朝臣们嘀嘀咕咕,认为小郡主直接到大殿上来,与礼不合。
朱徵妲却歪着头,一副了然的样子:“妲妲知道了,你们有时间在这里嘀嘀咕咕,却没有时间帮皇爷爷解决问题?”
叶向高有听说过小郡主的神奇之处,便开口:臣等讨论辽东欠饷,监军之事,
朱徵妲:皇爷爷,
老爷爷说过辽东欠响的事情!”
万历精神一振:“老爷爷怎么说的?”
“老爷爷说...”朱徵妲做出努力回忆的样子,“监之害,不在监,在人。
”
这话如同惊雷,在万历耳边炸响。
是啊,太监监军本身无错,错的是执行的人!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
“老爷爷还说,”朱徵妲继续道,“皇爷爷身边不是有得力干将吗?比如...”她扳着手指头数,“邓全叔叔‘执法公正’,王承恩叔叔‘善察民情’,还有常云升叔叔...”
她每说一个名字,万历的眼睛就亮一分。
这些确实都是他身边的得力太监,各有特长。
“老爷爷说,让这些叔叔组成监察小队,哪里有压迫就去哪里。
”朱徵妲天真地说,“坏监督欺负兵哥哥,好监督就去打坏监督屁屁!”
万历忍不住笑出声,但随即陷入沉思。
这小孙女的话看似幼稚,却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不是监军本身有问题,而是执行的人有问题。
如果派可靠的人去监督,既可监督,又可减轻兵怨,岂不是两全其美?那矿监也是一样吧?矿之祸,不在矿,也在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妲妲儿,老爷爷还说什么了?”万历急切地问。
朱徵妲歪着头:“老爷爷说,还要找几个精通文书的叔叔,把看到的事情都记下来,好的表扬,坏的惩罚。
”她突然压低声音,“老爷爷还说,有些坏叔叔把收来的钱钱自己藏起来,不交给皇爷爷...”
这话戳中了万历的痛处。
他早就怀疑有些监军或矿监中饱私囊,只是苦无证据。
“好!好!好!”万历连说三个好字,心情大悦,“妲妲真是皇爷爷的福星!”
次日早朝,万历宣布成立“监察司”,由邓全、王承恩、常云升等太监组成,分赴各地监督辽饷发放。
同时下令:“凡是矿监或监军欺压百姓、欺压兵士,中饱私囊者,严惩不贷;凡是矿税征收公正、百姓无怨者,予以嘉奖。
凡是监军公正,兵士无怨者,予以嘉奖。
”
朝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皇帝会举一反三,连矿监问题也被解决了,虽然未能裁撤矿税,但至少能减轻民怨,也算是一大进步。
最让朝臣惊讶